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太祖门武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太祖门武术是一个教学体系,适合于武术研究生教育。该体系将太祖长拳、戚家拳、洪洞通背拳、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五个具有"血缘"关系的拳种组合在一起按照"循史而练"的原则进行研习。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强调"长拳定型""太极定性""先拳后棍""长短结合""中外贯通"原则。经过长期的实践,该教学体系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作者
杨祥全
机构地区
天津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出处
《武术研究》
2017年第7期12-15,共4页
Wushu Studies
关键词
太祖门武术
长拳
太极拳
循史而练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王涛,路曼强,龚建新.
武术世纪老人[J]
.中华武术,2007(1):6-9.
被引量:1
2
杨祥全.
洪洞通背拳:失传的太极长拳——兼论太极拳研究的一个可能路径[J]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4):1-5.
被引量:2
3
肖亚康.
红拳“盘龙棍”考[J]
.天中学刊,2013,28(5):101-102.
被引量:1
4
王伯余,颜雪珍.
南少林太祖拳与广东洪拳渊源关系探讨[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116-119.
被引量:7
5
马剑,邱丕相.
武术境界论[J]
.体育学刊,2007,14(5):68-72.
被引量:8
6
周荔裳.
杨班侯太极拳用架——访太极拳用架传人李琏[J]
.中华武术,2007(2):42-44.
被引量:1
7
崔怀猛,刘晓青,吴光远.
武术美学的“四重境界”[J]
.体育文化导刊,2007(1):63-65.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岳剑峰.
洪洞通背拳和陈式太极拳的亲缘关系[J]
.搏击,2009(4):29-32.
被引量:1
2
戴国斌.
体悟:对武术的解释[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61-63.
被引量:39
3
马剑,邱丕相.
从科学和人文精神看武术的生存与发展[J]
.体育学刊,2004,11(5):65-68.
被引量:31
4
李耳.老子[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5
陈来.冯友兰语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47.
6
黄克剑,吴小龙.冯友兰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306.
7
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06-207.
8
王广西.功夫--中国武术文化[M].台北:知书房出版社,2002:78-189.
9
邱丕相.中国文化类型与传统武术[G]//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4-45.
10
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G]//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心.武术文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6.
共引文献
26
1
李再燕.
论女性美与武术美的互依性[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4):106-106.
被引量:2
2
杨连芳,林小美.
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中的非语言艺术[J]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3):111-113.
被引量:1
3
刘正楷,陈海峰.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J]
.科技信息,2010(30):299-299.
4
孙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美学研究评鉴及前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6):503-507.
被引量:5
5
马庆.
美学思路下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感染性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9):78-78.
被引量:2
6
王晓辉,韩涛.
广东刘家拳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初探[J]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2):48-49.
被引量:1
7
任锋.
洪熙官洪拳的创立与发展和传承[J]
.兰台世界(下旬),2014(3):13-14.
8
李富刚.
中华武术美学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其未来展望[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3):326-334.
被引量:12
9
杨新,刘为坤,刘树军,杨璇,段英梅.
武术研究方向的时代性刍议[J]
.搏击(武术科学),2015,12(7):8-11.
被引量:1
10
史友宽.
《清稗类钞》中的少林武术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34-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吴于廑.
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8,32(5):35-40.
被引量:24
2
人才有四种类型[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3):33-33.
被引量:1
3
葛兆光.
预流、立场与方法——追寻文史研究的新视野[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2):1-14.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
1
侯文韬,姚丙辉,邢其年.
拾遗补阙,以武成学——《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J]
.武术研究,2019,4(4):24-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时森.
论时间意识引入武术研究的意义[J]
.休闲,2019,0(5):96-96.
1
刘志宇.
洪洞通背拳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洪洞县大槐树镇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0):144-145.
2
武宣.
太极拳名家王志远新书首发[J]
.武当,2017,0(12):9-9.
3
翁心诚.
“君臣”与“均沉”[J]
.少林与太极,2018,0(1):68-68.
4
张丽.
论杨式太极拳中的劲道[J]
.神州,2017,0(28):23-23.
5
李晓冉,樊永安.
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1):119-124.
被引量:2
6
杨建营.
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及体系化传承研究[J]
.体育科学,2018,38(1):34-41.
被引量:96
7
杨甜,简文博.
地域文化特色下郓城水浒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武术研究,2018,3(1):49-51.
8
康戈武.
太极拳传统技术与练法的儒学文化根源及其现代价值[J]
.武术研究,2018,3(2):1-5.
被引量:8
9
车通,王海鸥.
郯城地区回族武术活动研究[J]
.武术研究,2018,3(1):54-56.
10
刘和昌,邵婷.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回族武术现状及传承策略研究[J]
.武术研究,2018,3(1):45-48.
被引量:4
武术研究
201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