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类型学、形态学到体裁学——刘锡诚《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补注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刘锡诚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有"类型研究与形态研究"一节,总结了21世纪以前中、外学者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分类学)与形态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实绩,主要介绍了杨成志、钟敬文、艾伯华、丁乃通、刘魁立等人的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与李扬的民间故事形态研究;但于何谓类型研究(类型学)?何谓形态研究(形态学)?以及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关系?没有明确的说明,
作者
吕微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3期17-28,共12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刘锡诚
普罗普
丁乃通
形态研究
类型研究
刘魁立
钟敬文
母题
意向性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5
1
彭牧.
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J]
.民间文化论坛,2005(5):90-96.
被引量:32
2
西村真志叶.
作为日常概念的体裁——体裁概念的共同理解及其运作[J]
.民俗研究,2006(2):77-115.
被引量:8
3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8
4
ImmanuelKant.CritiqueofPureReason. . 1997
5
户晓辉.
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吕微自我批评的阅读笔记[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10-22.
被引量:8
6
朝戈金.
“大词”与歌手立场[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9-10.
被引量:11
7
吕微.
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神话何为》的自我批评[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1-8.
被引量:24
8
户晓辉.
类型:民间故事的存在方式——读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J]
.民俗研究,2007(3):258-262.
被引量:6
9
吕微.
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J]
.民俗研究,2008(4):247-265.
被引量:5
10
赵世瑜.
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J]
.民俗研究,2011(2):7-20.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岩本通弥,王晓葵.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
.文化遗产,2010(4):109-115.
被引量:40
2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8
3
万建中.
民间文学的再认识[J]
.民俗研究,2004(3):5-12.
被引量:19
4
弗·雅·普罗普,贾放.
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J]
.民俗研究,2002(3):26-41.
被引量:10
5
傅玛瑞.
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7-66.
被引量:17
6
陈连山.
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论中国神话学界使用西方现代神话概念的成就与局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17-21.
被引量:16
7
高丙中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J]
.民俗研究,2006(4).
被引量:1
8
刘锡诚.
胡适的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J]
.西北民族研究,2007(2):23-40.
被引量:5
9
宁胜克.
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J]
.当代传播,2007(4):54-56.
被引量:7
1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4,95页.
共引文献
209
1
杨秀芝,曹仲达.
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3):36-43.
2
刘艳超.
口头诗学的中国“旅行”——从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谈起[J]
.社会科学家,2023(3):134-140.
被引量:1
3
吕微.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
.民俗研究,2021(3):78-87.
被引量:7
4
施爱东.
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J]
.民俗研究,2021(1):105-117.
被引量:7
5
邱硕.
西南民俗的人类学表述——简评《俗文化与人类学——西南民俗考察录》[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1):313-321.
6
程萌.
网络游戏故事形态研究[J]
.华中学术,2023(2):242-251.
7
朱爱华,张明.
移居苏州的朝鲜族老年人:一项都市人类学的探索——基于苏州馨泰社区的实地调查[J]
.社会工作,2010(22):25-27.
8
徐磊.
龙女故事研究的百年回顾[J]
.文化遗产,2011(2):79-86.
被引量:1
9
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173-186.
被引量:7
10
黄泽.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J]
.广西民族研究,2001(1):17-2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6
1
刘晓春.
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
.民俗研究,2009(2):5-35.
被引量:156
2
巴莫曲布嫫.
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两个中文本”的分析[J]
.民族艺术,2015(6):63-71.
被引量:40
3
张士东,彭爽.
中国翻译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48-52.
被引量:45
4
王宪昭.
论盘瓠神话的母题链程式及母题变异——以三篇瑶族盘瓠神话为例[J]
.民间文化论坛,2017(3):64-71.
被引量:3
5
吕微.
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神话何为》的自我批评[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1-8.
被引量:24
6
户晓辉.
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吕微自我批评的阅读笔记[J]
.民间文化论坛,2007(1):10-2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吕微.
实践公设的模态(价值)判断形式——“非遗”保护公约的文体病理学研究[J]
.文化遗产,2017(1):22-32.
被引量:4
2
王宪昭.
盘瓠神话母题数据的资料学研究[J]
.民间文化论坛,2018,0(3):18-24.
被引量:1
3
吕微.
《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史意义[J]
.民族文学研究,2018,36(3):169-176.
被引量:7
4
王宪昭.
论盘古神话的母题类型与层级结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2):143-1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林科吉.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金射鱼纹图像释义[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1):170-183.
被引量:1
2
程萌.
网络游戏故事形态研究[J]
.华中学术,2023(2):242-251.
3
户晓辉.
人是目的:实践民俗学的伦理原则[J]
.民族文学研究,2017,35(3):16-30.
被引量:16
4
张多.
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困境[J]
.西北民族研究,2018,0(2):33-42.
被引量:23
5
林继富,谭萌.
“以人为本”的学科实践——2018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2):108-124.
被引量:2
6
关贝贝.
中西叙事形态下的“灰姑娘”解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9,0(5):118-124.
被引量:2
7
吉晖.
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J]
.江汉学术,2019,38(6):111-119.
被引量:2
8
黄永林,邹蓓,袁渊.
我国民间文学对国外理论的借鉴与创新(1979-2000)[J]
.文化遗产,2020(6):91-101.
被引量:2
9
周争艳.
民间文学遭遇形式论——普罗普的故事分类方案[J]
.民族文学研究,2021,39(5):13-22.
被引量:2
10
卢建飞.
边界、特征与形态:《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对民间童话的文体建构[J]
.歌海,2022(5):31-41.
1
吕微.
《中国原始艺术》[J]
.文艺研究,2001(3):150-152.
被引量:3
2
刘魁立.
《福乐智慧》的象征体系[J]
.西域研究,1994(1):21-24.
被引量:1
3
陈辽.
刘锡诚:三十五年四“转身”[J]
.扬子江(评论),2012(6):48-51.
被引量:1
4
白烨.
不能忘却的“旧事”——读刘锡诚的《文坛旧事》[J]
.书摘,2005(9):116-117.
5
程光炜,杨庆祥,白亮.
主持人语[J]
.长城,2012(7):157-157.
6
本刊记者.
市场经济中的文学功能——晓剑作品讨论会侧记[J]
.资本市场,1994,0(11):62-63.
7
过伟.
刘锡诚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2):1-6.
被引量:1
8
武鹏冲.
“述评”到“个案”——刘魁立的民间故事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0):58-58.
9
杨炼.
什么是诗歌精神?[J]
.读书,2009(3):75-79.
被引量:7
10
高有鹏.
民间文学学科历史的甄别与梳理——关于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1):103-104.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