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对话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问话者:周百义,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责任编辑。 答话者:熊召政,作家、诗人,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作者。
作者
周百义
熊召政
出处
《出版科学》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Publishing Journal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张居正》
熊召政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孙正国.
熊著《张居正》重塑“帝王师”形象的人类学限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2):235-240.
被引量:1
2
陈娇华.
从章回体制采用角度透视《张居正》的审美遗憾[J]
.贵州社会科学,2007(4):15-19.
被引量:1
3
徐其超,王璐.
超越与差距——纵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史诗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12-120.
被引量:6
4
邓经武,肖彦.
评政治小说《张居正》[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64-68.
被引量:1
5
曾军.
《张居正》:改革的辩证法[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13-16.
被引量:1
6
普丽华.
在历史容量和想象空间中激活的火凤凰——论熊召政的历史小说《张居正》[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3-3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昌切.
一个情字 如何了得——评《张居正·木兰歌》[J]
.小说评论,2001(4):71-75.
被引量:2
2
陈洪,马宇辉.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范型及其文化意蕴[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4-39.
被引量:8
3
洪治纲.
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J]
.当代作家评论,1999(5):107-123.
被引量:56
4
王火.
写出光辉的抗日战争──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4):27-34.
被引量:1
5
肖云儒.
史诗的追求和史诗的消解——陕西小说历史观追溯[J]
.小说评论,1994(5):86-91.
被引量:3
6
冯宪光.
史和诗的一体化——评王火长篇小说《战争和人》[J]
.当代文坛,1992(6):10-13.
被引量:4
7
姚雪垠.
谈《李自成》的若干创作思想(上)[J]
.文艺理论研究,1984(1):1-12.
被引量:5
8
熊召政.《张居正》是我的文学三峡工程[N].北京晨报,2005-05-27.
9
.送周鲁儒序[A]..刘梦得文集[C].,..
10
.我读《张居正》[Z].文化研究网,.
共引文献
6
1
宫珮珊.
“史诗”模式的追求与突破——以刘醒龙《圣天门口》为个案[J]
.时代文学,2009(10):20-21.
2
徐其超,王璐.
超越与差距——纵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史诗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12-120.
被引量:6
3
张艳梅.
走出史诗与反史诗的阴影[J]
.艺术广角,2012(4):12-17.
4
马小敏.
从史实到哲思:历史散文中的真实祛魅[J]
.当代文坛,2013(4):84-87.
被引量:1
5
夏玉溪.
从创作走向接受,从史诗走向传奇——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究《林海雪原》史诗性的成因[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10):112-114.
6
杨星丽,曾海津.
微观叙事下的岭南史诗——评陈玺长篇小说《珠江潮》[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3):51-57.
同被引文献
68
1
昌切.
一个情字 如何了得——评《张居正·木兰歌》[J]
.小说评论,2001(4):71-75.
被引量:2
2
何镇邦.
《张居正》与历史小说创作[J]
.南方文坛,2003(6):50-55.
被引量:5
3
陈洪,马宇辉.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范型及其文化意蕴[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4-39.
被引量:8
4
洪治纲.
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J]
.当代作家评论,1999(5):107-123.
被引量:56
5
王火.
写出光辉的抗日战争──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4):27-34.
被引量:1
6
肖云儒.
史诗的追求和史诗的消解——陕西小说历史观追溯[J]
.小说评论,1994(5):86-91.
被引量:3
7
冯宪光.
史和诗的一体化——评王火长篇小说《战争和人》[J]
.当代文坛,1992(6):10-13.
被引量:4
8
姚雪垠.
谈《李自成》的若干创作思想(上)[J]
.文艺理论研究,1984(1):1-12.
被引量:5
9
夏元明.
历史的反思 人性的剖析 生命的歌吟——何存中巴河生态小说解读[J]
.长江文艺,2003,0(3):67-69.
被引量:2
10
周百义,熊召政.
关于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对话[J]
.写作,2001,0(10):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1
1
彭松乔.
“合法性危机”语境下的文艺理论创新路径探微——以童庆炳“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和改编”话题为中心[J]
.中外文论,2019(1):89-96.
2
刘保昌.
历史功能·权力轮回·杂学趣味——《张居正》文化阐释[J]
.华中学术,2021(3):124-132.
3
曾军.
《张居正》:改革的辩证法[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13-16.
被引量:1
4
邓经武,肖彦.
评政治小说《张居正》[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64-68.
被引量:1
5
徐其超,王璐.
超越与差距——纵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史诗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12-120.
被引量:6
6
陈娇华.
从章回体制采用角度透视《张居正》的审美遗憾[J]
.贵州社会科学,2007(4):15-19.
被引量:1
7
孙正国.
熊著《张居正》重塑“帝王师”形象的人类学限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2):235-240.
被引量:1
8
刘起林.
历史文学的“盛世情结”及其文化生成[J]
.小说评论,2010(5):91-96.
被引量:1
9
满建.
论新世纪长篇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J]
.当代文坛,2013(6):44-46.
10
梁桂莲.
承楚骚之遗韵 创当代湖北文化之风流——以湖北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
.文化发展论丛,2014(2):291-30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宫珮珊.
“史诗”模式的追求与突破——以刘醒龙《圣天门口》为个案[J]
.时代文学,2009(10):20-21.
2
徐其超,王璐.
超越与差距——纵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史诗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12-120.
被引量:6
3
张艳梅.
走出史诗与反史诗的阴影[J]
.艺术广角,2012(4):12-17.
4
马小敏.
从史实到哲思:历史散文中的真实祛魅[J]
.当代文坛,2013(4):84-87.
被引量:1
5
付开镜.
当代国人“汉唐盛世情结”论[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29-132.
6
夏玉溪.
从创作走向接受,从史诗走向传奇——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究《林海雪原》史诗性的成因[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10):112-114.
7
杨星丽,曾海津.
微观叙事下的岭南史诗——评陈玺长篇小说《珠江潮》[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3):51-57.
8
周百义,熊召政.
关于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对话[J]
.出版科学,2002,10(2):71-74.
被引量:11
1
李从云,熊召政.
寻找文化的大气象——熊召政访谈录[J]
.小说评论,2006(1):28-33.
被引量:3
2
杨洁.
《荷花淀》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9):205-205.
被引量:1
3
刘长容.
回归历史小说的正统写法——读熊召政《张居正》[J]
.学习月刊,2008(7):52-53.
4
木空.
悉心打造张居正[J]
.新读写,2008(11):57-57.
5
刘醒龙.
黑夜是另一种美丽[J]
.时代文学,2003(2):53-54.
6
熊召政作品目录[J]
.小说评论,2006(1):42-42.
7
徐鲁.
翅膀下的风[J]
.散文(海外版),2010,0(4):44-47.
8
刘艳萍.
十月颂歌[J]
.兵团工运,2011(10):53-53.
9
张志合.
亘古一乐府,人间真性情——论《孔雀东南飞》的人性美[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11):111-111.
10
郝孚逸.
历史真实是历史剧的本质特征[J]
.理论月刊,1999(9):9-12.
被引量:3
出版科学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