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樟叶挥发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从黄樟叶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 4 0个化学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 36种 ,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类型 ,β 芳樟醇的含量高达 81 0 1% ,是黄樟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作者
罗永明
李斌
黄璐琦
龙光远
李琴
机构地区
江西中医学院中药系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江西省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38-639,共2页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关键词
黄樟叶
挥发油成分
研究
分离
鉴定
化学成分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6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8
参考文献
3
1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
2
Heller SR, et al. EPA/NIH Mass Spectral Data,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3
Stenhagen E, et al. Registry of Mass Spectral Data, John Wiley &. Son Inc, 1974.
同被引文献
476
1
杨频,马雅军,廉振民.
五种植物精油熏杀致倦库蚊的效果[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0):1094-1096.
被引量:17
2
姚小琴,李军.
蜂蜡净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14(z1):60-64.
被引量:11
3
盛君益,朱苏闽.
澳大利亚及中国产桉叶油香气成份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14(z1):91-97.
被引量:5
4
慕海燕,沈润梅.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用于碳五原料中烃类组分含量的测定[J]
.现代科学仪器,2003,20(6):51-52.
被引量:10
5
聂小妮,梁宗锁,段琦梅,兰晓继.
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51-155.
被引量:19
6
罗茜,马立新,夏传海,陈吉平,张青,梁鑫淼.
气相色谱/质谱与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分析多氯邻羟基二苯醚类化合物[J]
.分析化学,2004,32(7):852-856.
被引量:5
7
石人炳.
疟疾的过去和现在:西双版纳流行病的变化及其人口学方面的后果[J]
.人口研究,1997,21(4):30-34.
被引量:4
8
吴航,王建军,刘驰,朱亮锋.
黄樟化学型的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2,8(4):45-49.
被引量:13
9
吕晴,秦军,陈桐.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荷花穗挥发油化学成分[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40(7):405-407.
被引量:25
10
王东新.
新型溶胶-凝胶气相色谱柱: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柱、Carbowax柱及PEG-Silane柱[J]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4):5-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傅若农.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Ⅰ)[J]
.分析试验室,2005,24(4):75-92.
被引量:18
2
赵东保,杨玉霞,刘绣华,汪汉卿.
粉苞苣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588-590.
被引量:7
3
张瑞麟,王磊,冯大千,吴慧,龚丽萍.
新疆粉苞苣属植物的生境调查与园林应用评价[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23-25.
被引量:3
4
邱尔作,李莹,王碧宁,罗阿金,吴常作,阿子阿越.
彝医毕摩“斯色毕”医病仪式中“日补”与“斯色”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12):1-4.
被引量:11
5
邱凤英,温世钫,章挺,杨海宽,李江.
不同基质对黄樟扦插繁殖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7,35(4):43-48.
被引量:27
6
王婧,李培,陈晓阳,曾曙才,邓小梅,林家怡,彭昌操.
黄樟种源、家系早期生长性状变异与初步选择[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2):57-63.
被引量:12
7
邱凤英,钟雨庭,章挺,刘新亮,李江.
穗条类型和插穗叶片数对黄樟扦插繁殖的影响[J]
.南方林业科学,2018,46(1):25-28.
被引量:8
8
范汝艳,苟祎,王趁,杨念婷,王雨华.
西双版纳哈尼族驱蚊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J]
.广西植物,2019,39(3):359-374.
被引量:4
9
肖祖飞,钟丽萍,张北红,金志农,李凤,吕雄伟,张琴,马一丹.
黄樟的研究进展[J]
.南方林业科学,2020,48(2):62-65.
被引量:4
10
王鹤,李海胜,安婷婷.
黄樟叶的显微和薄层鉴别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1):182-18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李小芳,罗木散.
“斯色毕”:传统医学有效性的地方案例[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3(1):15-26.
2
陈文军,屈林丰,韩吉思,杨梅.
基质、插穗部位和生根剂对亚美马褂木扦插生根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6):24-28.
被引量:15
3
赵阳.
气相色谱的联用技术及其应用[J]
.生命科学仪器,2009,7(2):56-58.
被引量:8
4
傅若农.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演变[J]
.化学试剂,2006,28(1):11-15.
被引量:10
5
肖海涛,李铣.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10):637-640.
被引量:37
6
戴好富,梅文莉,吴娇,李晓明,王斌贵.
红树植物瓶花木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9):1452-1454.
被引量:10
7
苏凤仙.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J]
.合成技术及应用,2006,21(3):30-34.
被引量:13
8
赵东保,张卫,李明静,刘绣华.
顶羽菊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69-1872.
被引量:27
9
袁懋,师宇华,于爱民,张寒琦,金钦汉.
用于气相色谱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J]
.色谱,2007,25(3):310-315.
被引量:4
10
范菊娣,龙庆德,罗喜荣,杨军.
三台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11-611.
被引量:1
1
霍丽妮,李培源,邓超澄,卢汝梅,何春玲,卢澄生.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6):81-84.
被引量:11
2
魏学立,曲玮,梁敬钰.
银杏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3,25(2):1-8.
被引量:21
3
侴桂新,金若敏,王峥涛,陈长勋.
豨莶草抗血栓有效组分成分分析[J]
.中药材,2006,29(3):235-237.
被引量:14
4
张黎明,曲玮,梁敬钰.
龙眼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3,25(1):4-7.
被引量:13
5
韦丰.
皮的药用[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0(8):55-55.
6
李培源,卢汝梅,霍丽妮,苏炜,邓超澄.
雾水葛挥发性成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928-1929.
被引量:5
7
薛谓三.
中药无毒——对中药认识的误区[J]
.健康大视野,1994,0(8):16-16.
8
李凡成.
慢性鼻炎:分类型 选疗法[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3(12):18-19.
9
邹忠梅,陈林,丁刚,张宏武.
豆科药用植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2):77-82.
被引量:9
10
林升得,张静恒,罗尚华,杨永东,张艺,赖先荣.
6种藏香和印度香挥发油成分的GC-MS比较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7):53-55.
被引量:2
中药材
200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