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沿海环境》
2002年第10期20-23,共4页
Coastal Environment
同被引文献117
-
1王玉玺,王平.黑土漫岗区水土保持林草临界覆盖度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0(2):16-18. 被引量:2
-
2范昊明,蔡强国,王红闪.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66-70. 被引量:113
-
3阎百兴,汤洁.东北黑土中^(137)Cs背景值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33-36. 被引量:20
-
4刘权,王忠静.GIS支持下辽河中下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05-107. 被引量:51
-
5杨传强,蔡强国,范昊明.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的方法——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66-68. 被引量:9
-
6隋跃宇,张兴义,谷思玉,陈欣.论农田黑土肥力评价体系[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4):265-267. 被引量:9
-
7解运杰,王岩松,王玉玺.东北黑土区地域界定及其水土保持区划探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1):48-50. 被引量:10
-
8侯伟,张树文,李晓燕,张惠琳.黑土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1):43-46. 被引量:28
-
9张之一.关于黑土分类和分布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1):5-8. 被引量:16
-
10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纪永福,贺访印.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329-333.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7
-
1刘春梅,张之一.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范围和面积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2):23-25. 被引量:16
-
2龚子同,张之一,张甘霖.草原土壤:分布、分类与演化[J].土壤,2009,41(4):505-511. 被引量:17
-
3吴艳玲.黑土地退化的经济因素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084-1085. 被引量:1
-
4张之一.黑土开垦后黑土层厚度的变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22(5):1-3. 被引量:17
-
5吴艳玲.黑土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1(3):12-14. 被引量:4
-
6张思冲,李丽娜,叶华香.大庆市土地退化成因及生态恢复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6):179-185. 被引量:1
-
7赵玉明,程立平,梁亚红,耿鹏旭,王卓理.东北黑土区演化历程及范围界定研究[J].土壤通报,2019,50(4):765-775.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70
-
1窦森.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高值化利用工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5):473-476. 被引量:11
-
2郭文华.建立“耕地保护特区”,合理开发利用黑土层[J].国土资源情报,2007(12):35-38. 被引量:2
-
3王博祺,郝晋珉,孟德彪,李伟,苑全治.中国黑钙土地区土地整理方法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44-48. 被引量:7
-
4张之一.关于世界黑土分布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4):59-60. 被引量:14
-
5李兆君,杨佳佳,范菲菲,候云鹏,谢佳贵,梁永超.不同施肥条件下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吸磷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571-577. 被引量:33
-
6张思冲,李丽娜,叶华香.大庆市土地退化成因及生态恢复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6):179-185. 被引量:1
-
7阿依努尔.卡吾拉洪,艾克拜尔.伊拉洪,阿布都卡哈尔.阿布都卡迪尔,夏勒卡儿.托依安别克.新疆典型草原灰漠土有机碳垂直变化规律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4):674-681. 被引量:2
-
8阿依努尔.卡吾拉洪,艾克拜尔.伊拉洪,阿布都卡哈尔.阿布都卡迪尔,夏勒卡儿.托依安别克.伊犁典型草原栗钙土有机碳垂直变化规律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1):2143-2151. 被引量:1
-
9李骜,段兴武.利用黑土层厚度评价东北黑土区土壤生产力--以鹤北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1):154-159. 被引量:13
-
10杨瑞珍,陈印军.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6):19-24. 被引量:30
-
1卢升銮,钟家有.香根草在红壤丘陵上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1997,9(4):50-55. 被引量:3
-
2许志信,赵萌莉,韩国栋.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草地,2000,22(5):59-63. 被引量:61
-
3吕涛.遥感技术支持下的贵州省水土流失调查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0,7(3):233-235. 被引量:1
-
4朱克成.应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区水土流失调查的尝试[J].中国水土保持,1992(3):8-9. 被引量:1
-
5汉水.汉中市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J].陕西水利,2006(3):53-53.
-
6朱智红,贾维俊,那日娜,寇志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成效与前景[J].现代农业,2008(2):39-40. 被引量:1
-
7石明,李平.生态修复是大范围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J].山西水利,2006,22(5):31-32.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释义(二)[J].中国水利,2011(7):58-67. 被引量:3
-
9梁宗锁,左长清.简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3(4):12-13. 被引量:47
-
10李兴辉.河西走廊生态文明建设与防沙治沙[J].江西农业,2016(11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