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探鲧禹治水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鲧禹治水,现有的史料都是存秋战国时人的追述,迄今为止,考古发掘也未找到这方面的实证,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免带有几分推测。历史学家们多从史传次序。
作者
周述椿
机构地区
能源部成都勘测设计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2-56,共5页
Yellow River
关键词
河流
演变
水工学
气候
鲧禹治水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102
1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
.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被引量:111
2
罗开玉.
“鳖灵决玉山”纵横论——兼析《蜀王本纪》的写作背景[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1(1):69-77.
被引量:6
3
王清.
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
.中原文物,1999(1):32-40.
被引量:23
4
张明华.
良渚文化突然消亡的原因是洪水泛滥[J]
.江汉考古,1998(1):62-65.
被引量:23
5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19
6
景可,陈永宗.
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与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83,2(2):1-11.
被引量:56
7
葛兆帅,杨达源,李徐生,任朝霞.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J]
.第四纪研究,2004,24(5):555-560.
被引量:64
8
许宏.
二里头遗址发掘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考古,2004(11):32-38.
被引量:28
9
叶茂林.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J]
.考古,2002(7):3-5.
被引量:60
10
王兰生,杨立铮,王小群,段丽萍.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1-11.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6
1
吴庆龙,张培震,张会平,叶茂林,张竹琪.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D辑),2009,39(8):1148-1159.
被引量:65
2
张蓉.
基于防灾的成都古城创建过程[J]
.华中建筑,2010,28(7):165-168.
被引量:1
3
张俊娜,夏正楷.
中原地区4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沉积证据[J]
.地理学报,2011,66(5):685-697.
被引量:45
4
任美锷.
4 280 a B.P.太行山大地震与大禹治水后(4 070 a B.P.)的黄河下游河道[J]
.地理科学,2002,22(5):543-545.
被引量:16
5
冯锐.
远古·沧海桑田的来去——漫步地震五千年(1)[J]
.地震科学进展,2023,53(10):490-503.
被引量:1
6
冯锐.
上古·魅力无穷在考古——漫步地震五千年(2)[J]
.地震科学进展,2023,53(11):547-560.
二级引证文献
120
1
陈相龙.
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社会变迁的生业经济基础[J]
.南方文物,2022(6):203-213.
被引量:1
2
徐海亮,轩辕彦.
史前时期黄河泛及济淮的地文探索[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2):1-33.
被引量:3
3
郭立新,郭静云.
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36-153.
被引量:3
4
郭昕.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成因辨析[J]
.黑龙江史志,2014(1):291-292.
被引量:3
5
陈剑,崔之久.
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体的发现及其环境与灾害意义[J]
.沉积学报,2015,33(2):275-284.
被引量:30
6
王若柏.
黄河北流河道变迁与史前的灾害事件[J]
.地理科学,2005,25(3):294-298.
被引量:16
7
谢远云,李长安,王秋良,殷鸿福.
江汉平原近3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J]
.地理科学,2007,27(1):81-84.
被引量:53
8
吴庆龙,张培震,张会平,叶茂林,张竹琪.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D辑),2009,39(8):1148-1159.
被引量:65
9
范念念,吴保生,刘乐.
地震导致河流改道与古蜀文明的变迁[J]
.山地学报,2010,28(4):453-462.
被引量:17
10
王敏杰,郑洪波,谢昕,范代读,杨守业,赵泉鸿,王可.
长江流域600年来古洪水:水下三角洲沉积与历史记录对比[J]
.科学通报,2010,55(34):3320-3327.
被引量:19
1
赵逢乱,王向阳.
鲧禹治水成败的现代分析[J]
.邢台师专学报,1994(2):56-59.
2
傅长锋.
生态水工学在河道整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1):44-46.
被引量:7
3
曹守卫.
羽山与鲧禹治水[J]
.水利天地,2004(4):29-29.
4
陈隆文.
谈大禹治水[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3):20-21.
5
杨艇.
从生态水工学角度考虑崇明岛水利建设中的生态问题[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3).
被引量:1
6
魏欢.
基于熵权的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模糊综合评价[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2):45-46.
被引量:1
7
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张晶.
生态水工学进展与展望[J]
.水利学报,2014,45(12):1419-1426.
被引量:71
8
范正刚.
“四个坚持”助推活力济源[J]
.人大建设,2012(4):24-26.
人民黄河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