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响马铃薯收获机伤薯率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结合马铃薯的种植情况及马铃薯收获机械的使用现状,对机械收获马铃薯过程中影响伤薯率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
刘红波
机构地区
辽宁省锦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出处
《当代农机》
2015年第5期78-79,共2页
Contemporary Farm Machinery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伤薯率
挖掘机构
分离输送机构
分类号
S225.7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1
刘宝,张东兴,李晶.
马铃薯收获机主要问题机理分析及其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09,31(1):14-16.
被引量:38
2
王海军,曹玉.
马铃薯收获机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J]
.农机化研究,2013,35(12):15-19.
被引量:3
3
王福义.
4U-2型马铃薯收获机被动式抖动轮结构形式探讨[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61-62.
被引量:7
4
王志军,陈士新,曹明亮.
马铃薯收获机结构设计探讨[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08,35(4):1-3.
被引量:5
5
杨德秋,贾晶霞,越文峰,王昕玮,高波,李洋.
高度自控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装车装置[J]
.农机化研究,2011,33(9):96-99.
被引量:11
6
桑永英,张东兴,张梅梅.
马铃薯碰撞损伤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13(1):81-84.
被引量:64
7
王福义.
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2):83-84.
被引量:28
8
闫建英.
4SW—40型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J]
.山西农机,2001(6):32-3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韩世祥.
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技术难题及发展探析[J]
.农村牧区机械化,1999,0(4):11-12.
被引量:11
2
卢立新,王志伟.
果品运输中的机械损伤机理及减损包装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2004,25(4):131-134.
被引量:49
3
薛坚,李增嘉,刘焜,樊广华.
耙秸还田机械适应性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5(1):65-70.
被引量:7
4
古立刚,姚安平.
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试验应用及改进建议[J]
.新疆农机化,2004(6):24-24.
被引量:4
5
贾晶霞,张东兴,郝新明,刘汉武.
马铃薯收获机参数化造型与虚拟样机关键部件仿真[J]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64-67.
被引量:43
6
李卫民,谢里阳.
基于Solid Works的液压集成块虚拟设计[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681-684.
被引量:7
7
单爱军,刘俊杰,崔冰冰.
马铃薯收获机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6,28(4):19-20.
被引量:40
8
刘博,焦刚.
农业机械适用性的评价方法[J]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9):100-103.
被引量:27
9
贾晶霞,郝新明,王泽群,杨德秋,滕绍民.
4U-2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制[J]
.农业机械,2007(04B):91-91.
被引量:3
10
陈志英.
农机适用性试验鉴定与评价初探[J]
.农业机械,2007(06B):39-4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37
1
谢胜仕,王春光,邓伟刚.
马铃薯碰撞损伤试验与碰撞加速度特性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1):163-169.
被引量:21
2
尹兆刚,蒋金琳,王东伟,龚丽农,王公仆.
小型薯类收获机设计与田间试验[J]
.农机化研究,2012,34(10):114-116.
被引量:6
3
吴亚丽,郭玉明.
果蔬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农产品加工(下),2009(3):34-37.
被引量:22
4
刘宝,张东兴,李晶.
MZPH-820型单行马铃薯收获机设计[J]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5):81-86.
被引量:55
5
刘少达,张日红.
我国马铃薯分级设备现状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J]
.农业机械,2009(12):53-54.
被引量:11
6
牛海华,赵武云,史增录.
马铃薯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中国农机化,2011(3):77-80.
被引量:5
7
牛海华,赵武云,史增录.
基于ADAMS的4UM-1型马铃薯收获机工作性能仿真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117-120.
被引量:9
8
樊英生,赵武云,马海军,牛海华.
4UD-600型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与试制[J]
.农业机械,2011(17):105-107.
被引量:3
9
杨帅,宋建农,王继承,王冲,李永磊,董向前.
洋葱移栽机夹苗机构的设计与运动仿真[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5):133-137.
被引量:4
10
陈燕,蔡伟亮,邹湘军,向和平,刘天湖,徐凤英.
荔枝的力学特性测试及其有限元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358-363.
被引量:55
同被引文献
68
1
屈冬玉,谢开云,金黎平,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58-362.
被引量:241
2
单爱军,刘俊杰,崔冰冰.
马铃薯收获机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6,28(4):19-20.
被引量:40
3
李成兰.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7,29(8):125-126.
被引量:10
4
张建华,金黎平,谢开云,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屈冬玉.
马铃薯块茎性状对块茎损伤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8,35(10):1455-1460.
被引量:8
5
张建华,金黎平,谢开云,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屈冬玉.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块茎损伤性状的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98-203.
被引量:17
6
吕金庆,许剑平,杨金砖.
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9,31(8):239-241.
被引量:22
7
何玉静,杨星钊,孙卫平,夏阳,王万章.
甘薯秧茎切碎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3(6):639-641.
被引量:5
8
冯国明.
秸秆还田的利弊分析[J]
.河北农机,2009(5):24-24.
被引量:7
9
邵世禄,万芳新,魏宏安,韩正晟.
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与发展的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0(3):34-39.
被引量:51
10
邓兰生,林翠兰,龚林,涂攀峰,胡克纬,张承林.
滴灌施用不同氮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1,42(1):141-144.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6
1
王秀珍,吴泽全,王春海.
马铃薯收获质量监控仪器探索[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1):12-13.
被引量:2
2
占鹏,郭焱,陈伟,朱俊峰.
马铃薯收获环节损失率测算及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4):191-199.
被引量:7
3
郑文秀,吕钊钦,张万枝,刘正铎,鹿瑶,李玉道.
单行甘薯秧蔓回收机设计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6):1-9.
被引量:15
4
杨金砖,刘凯,朱启防,李尧,代明.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的损伤因素及试验研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6):7-8.
被引量:6
5
张敏,卢士军,程广燕.
马铃薯收获环节的实物和价值损耗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7):19-26.
6
司政邦,依斯麻,杨飞,李博宇.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损伤因素及减损分析[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6):50-5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游兆延,高学梅,吴惠昌,彭宝良,张冲,陈智锴.
紫云英种子收获期机收损失率测算[J]
.种子,2019,38(7):140-143.
被引量:4
2
谢胜仕,王春光,邓伟刚.
马铃薯相对分离筛运动位移分析与分离筛性能试验[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8):71-81.
被引量:6
3
窦青青,孙永佳,孙宜田,沈景新,李青龙.
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与发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9):206-210.
被引量:41
4
周魏岩,陈维刚,郭兵.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的损伤因素及试验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9,39(23):50-51.
被引量:8
5
穆桂脂,辛青青,玄冠涛,吕钊钦,王海宁,邢钦淞.
甘薯秧蔓回收机仿垄切割粉碎抛送装置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12):53-62.
被引量:18
6
杨红光,胡志超,王冰,彭宝良,王公仆.
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1):27-34.
被引量:34
7
侯加林,陈彦宇,李玉华,王文,李广华.
定量铺放自走式大葱联合收获机研制[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7):22-33.
被引量:15
8
张敏,程广燕.
中国食物损耗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
.农业展望,2020,16(4):72-77.
被引量:4
9
张良,徐献辉,蒋梅巧,钱秋平,卞晓波,程林润.
红黄壤土大棚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81-82.
被引量:2
10
申海洋,王冰,胡良龙,王公仆,纪龙龙,沈公威,吴腾.
4UZL-1型甘薯联合收获机薯块交接输送机构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7):9-17.
被引量:16
1
一种小型花生收获机械通过省级推广鉴定[J]
.当代农机,2010(1):59-59.
2
李洋,高波,闫加永,刘金锁,王进华,赫志飞.
具有升运装车功能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5):50-53.
被引量:14
3
李秀美,狄敬国,魏东,李秀杰.
TRIZ理论在小型行走式树木挖掘机构中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2013,35(5):216-219.
被引量:2
4
2014年第8期车型导览[J]
.农业机械(导购),2014(8):63-70.
5
李国昉,陈立东,张亮,陈秀宏,杜凤永.
花生分段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应用对策[J]
.花生学报,2016,45(1):61-63.
被引量:6
6
张伯韧,刘桂云,王宇.
洋葱收获机牵引及挖掘机构的研究[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09(2):11-12.
被引量:4
7
杨传华,葛宜元,魏天路,王俊发.
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1,33(8):110-114.
被引量:13
8
江友文.
自走式根茎作物联合收获机[J]
.农业机械,2010(15):77-77.
9
颜兵兵,王俊发,刘明亮.
深根中药振动挖掘铲参数化设计与仿真[J]
.农机化研究,2010,32(2):30-32.
被引量:4
10
贾晶霞,张东兴.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挖掘铲参数优化与试验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S1):103-105.
被引量:9
当代农机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