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吴鞠通养阴保津学术思想探要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吴鞠通深研张仲景《伤寒论》及叶天士《温热论》 ,创《温病条辨》。分析其三焦不同阶段辨证论治的过程 ,无不体现着养阴保津的思想。在临床上灵活正确地运用 ,对提高温病的治疗 ,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张晓光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1-261,共1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关键词
养阴保津
三焦论治
上焦温病
中焦温病
下焦温病
吴鞠通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49
1
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刘金宝,周光,吕光耀,王燕,孙域,姜德,孙红友,李杰,李鹏,何佳,胡锡健.
新疆各地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034-1038.
被引量:66
2
雷云霞,刘新.
《温病条辨》邪正合治观溯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9):50-50.
被引量:2
3
朱虹,王灿晖.
《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4):206-208.
被引量:12
4
王建康.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J]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21-422.
被引量:5
5
刘林.
《温病条辨》治法禁忌与护阴关系探讨[J]
.光明中医,2004,19(4):5-6.
被引量:2
6
孟繁洁.
刘完素燥论阐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3-725.
被引量:15
7
梁葆朱.
温病重滋阴[J]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11):54-55.
被引量:1
8
招泽熙.
谈谈温病养阴法的应用[J]
.新中医,1993,25(10):52-53.
被引量:2
9
黄文曼,黄朝美,刘恒.
保津养阴大法在温热病中的运用[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1):13-13.
被引量:2
10
马爱莲.
治疗“温病”当注重养阴[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98-169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王燕,周铭心.
吴鞠通治燥特色探讨——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06,24(4):1-3.
被引量:19
2
王燕,孙域,周铭心.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简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23-25.
被引量:32
3
张娟娟.
养阴生津法在急性外感热病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68-569.
被引量:1
4
张华锴,郭选贤.
《温病条辨》“护阴学说”理论的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71-27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刘金宝,周光,吕光耀,王燕,孙域,姜德,孙红友,李杰,李鹏,何佳,胡锡健.
新疆各地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034-1038.
被引量:66
2
周铭心,单丽娟,宋晓平,马龙,刘金宝,胡锡健,周光,吕光耀,王燕,沙塔娜提,孙域,姜德,高华,孙红友,刘浩,李杰,乌莉娅,李鹏,何佳,马燕,姜钰.
西北燥证外感病因六淫构成情况因子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2):1123-1127.
被引量:30
3
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刘金宝,周光,吕光耀,王燕,孙域,姜德,孙红友,李杰,李鹏,何佳,胡锡健.
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6.
被引量:59
4
单丽娟,周铭心,吕光耀.
论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的病机转化[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20-22.
被引量:23
5
王燕,孙域,周铭心.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简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23-25.
被引量:32
6
吕光耀,李杰,周铭心.
燥证及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研究概述[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26-28.
被引量:23
7
周光,周铭心.
燥证研究的思维发展与创新[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11-14.
被引量:1
8
史红,周铭心.
便秘的病因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07,25(3):107-111.
被引量:16
9
王燕,姜德,周铭心.
新疆各地不同民族阴阳虚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医杂志,2008,49(4):345-348.
被引量:10
10
李鹏,周铭心.
新疆石河子拾棉民工西北燥证罹患情况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0):860-864.
被引量:10
1
冯崇廉.
王孟英养阴保津学说探讨[J]
.中华医史杂志,2002,32(1):42-44.
被引量:7
2
邱明义.
溯源发微,彰温病证治精粹——读李培生先生《温病证治括要》有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80-80.
3
王勇飞.
《温病条辨》下焦真阴欲竭证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3):104-105.
被引量:1
4
赵聚山.
浅述《温病条辨》下焦温病的治疗[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4):4-5.
被引量:1
5
王国义.
浅析《温病条辨》三焦证治及用药特点[J]
.河南中医,2011,31(3):229-230.
被引量:3
6
宿佩勇,王健.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4):14-16.
7
冯崇廉.
王孟英运用养阴保津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浅探[J]
.中医文献杂志,2008,26(2):21-22.
被引量:4
8
王爱民.
吴鞠通论下焦温病阴伤证治浅析[J]
.江苏中医,1999,20(12):6-7.
被引量:3
9
汪平,刘琼.
浅析吴鞠通对玄参、生地、麦冬的配伍应用[J]
.吉林中医药,2006,26(2):6-7.
被引量:8
10
龚婕宁.
《温病条辨》上焦温病治疗探要[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0(1):3-4.
被引量:1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