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中介,中西文化得以再次交会。《四库全书》对西学文献之收录囊括了天文、地理、音乐、历算、水利、伦理学等56种著作。以耶稣会士所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的反映为例,尽管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涵盖了逻辑学、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形而上学,但是《四库全书总目》却统统不予收录,涉及天体论、灵魂论的著作仅仅存目并予以批评。基于《四库全书总目》对西学的看法与评价,可以看到其误解有三:第一,学术不分:以术为学舍本逐末;第二,宗教迷雾:佛耶混同、误把天主等同祅神;第三,愚昧自封:误以西学源自中国。此种误解的深层原因在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个注重即体即用,道器不离,不做感性与理性的明显区分,更强调直觉、体悟、力行和实用,不重视语言分析、逻辑和论证;另一种思维模式则是二分的思维,注重分别(比如注重对本性和偶然、精神的灵魂和物质的身体、创造者和创造物的区分),注重分科治学,注重问题分析、怀疑、探究、推理、论证的方法,因此追求对一、对永恒的理性探求和追寻。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47-368,共22页
Tsinghua Studies in Western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X028)“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