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
11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构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秀人才的培养,重在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通过营造氛围、设置环节等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在提供创新舞台的同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作者
黄婕
陈国豪
耿琰
机构地区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
出处
《化工高等教育》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5
参考文献
3
1
冯惠敏,李清泉.
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0(5):51-52.
被引量:14
2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
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2,19(3):26-27.
被引量:15
3
陈国豪.加大教育创新步伐,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华东理工大学教育研究,2002,(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柳斌.创新教育全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公司,1999..
2
张平慧.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A].高教改革与实践.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3
冯惠敏,李清泉.
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0(5):51-52.
被引量:14
4
张小宝,蓝江桥,马文年,李小平.
实施创新教育工程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中国高教研究,2000(12):20-2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6
1
陆五妹.
遵循“三个代表”的思想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4):77-79.
2
冯宇庆,曾晶.
浅谈通识教育与创造性培养[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2):41-44.
3
徐云升,宋维春.
更新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J]
.琼州大学学报,2005,12(1):20-22.
被引量:2
4
王竹萍.
会计本科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51-153.
被引量:7
5
程智勇.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1):29-32.
被引量:30
6
黄婕.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2):5-8.
被引量:13
7
黄友锐,李良光,郭业才.
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4):257-259.
被引量:3
8
张瑞琳,刘长军,刘波.
机械制图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6):38-40.
被引量:5
9
师震.
高校大学生科创工作的分析和思考[J]
.消费导刊,2007,0(7):178-178.
被引量:5
10
陈雪梅,夏贤友,屈媛,吴桂英.
化工原理中哲学思想的体现[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2):113-1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7
1
刘国存.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9):12-13.
被引量:18
2
张志军,江世宏.
对工科数学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6(5):99-100.
被引量:9
3
徐江虹.
我国高校公共法学分层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08,9(4):60-62.
被引量:7
4
张淑琴.
对高校实行生选师制的几点思考[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9-22.
被引量:5
5
杨卫.
推进学分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3):49-50.
被引量:16
6
何独明.
学分制的本质特征与实施策略[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82-84.
被引量:8
7
吴本芳,浦伟光,袁萍,王雅君,应再正.
对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实验的尝试[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97-98.
被引量:3
8
高建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J]
.科技创业月刊,2004(11):95-97.
被引量:3
9
李越,孙枕戈.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35-40.
被引量:59
10
白元儒,许鹏奎,张华.
论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92-96.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1
1
吴本芳,浦伟光,袁萍,王雅君,应再正.
对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实验的尝试[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97-98.
被引量:3
2
王燕,吴海霞,金丽萍,殷馨,诸培奋.
开展化学大奖赛 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创新能力[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2):98-100.
被引量:2
3
肖开提.阿布力孜,阿布力孜.伊米提.
利用毕业设计提高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的尝试[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3):60-62.
被引量:3
4
熊德之,张志军,杨雪帆,阮正顺.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29(5):91-93.
被引量:23
5
王志欣,欧阳杰.
在学分制中增加创新学分的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6):13-14.
被引量:7
6
熊德之,杨雪帆,张志军,孙霞林.
在数学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4):68-70.
被引量:1
7
胡桂开,彭萍.
选教制下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287-290.
被引量:10
8
张喜娟.
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14-114.
被引量:1
9
柳虹,厉小军.
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3(24):9-15.
被引量:3
10
张捷,曹安琪.
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0):16-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熊红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1-74.
被引量:23
2
徐志珍,臧祥生,穆劲.
现代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6):54-56.
被引量:9
3
王志欣,欧阳杰.
在学分制中增加创新学分的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6):13-14.
被引量:7
4
张云红,张海兰,岳卫东,谷瑞民.
医学院校实行分级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247-249.
被引量:1
5
熊德之,杨雪帆,张志军,孙霞林.
在数学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4):68-70.
被引量:1
6
熊德之.
变量代换法与辅助函数法教学札记[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4):73-75.
7
冯宁.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个案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14):40-40.
8
褚淑祎,张妙仙.
专业基础课双语分级教学构想[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5):226-227.
被引量:4
9
赵春元,李关民,王键闻,王娜.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404-406.
被引量:8
10
曾云辉.
高师院校经济数学的分级教学探讨[J]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5):81-83.
1
郭振江.
高职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探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4):40-41.
被引量:1
2
郝晓玲.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2(9):6-6.
3
孟慧珍.
引领学生学会学习[J]
.新课程(中学),2011(4):128-129.
4
朱博群.
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169-170.
5
北京大学元培博雅教育计划人才培养理念及路径[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0(9):2-2.
6
巩少伟.
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6):131-132.
被引量:23
7
蒋冀骋.
现代大学应该有什么[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6):20-23.
被引量:3
8
戴洁洁.
美术教学过程中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08,0(16):50-50.
9
任元军.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J]
.煤炭高等教育,2001,19(4):35-37.
被引量:8
10
李豫晋.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15-17.
被引量:3
化工高等教育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