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与发展包装——纪念2003年6.5“世界环境日”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0
-
1王渝珠,韩景平.绿色时代的包装LCA[J].中国包装工业,1996,4(11):13-15. 被引量:2
-
2刘思敏.试谈生态包装的发展[J].上海包装,1999(2):6-6. 被引量:3
-
3霍李江.产业生态学理论与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2000,20(2):51-52. 被引量:9
-
4席涛.论包装设计的绿色效能[J].中外轻工科技,2000(3):10-12. 被引量:9
-
5洪华,刘观庆.浅论生态包装及其方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96-299. 被引量:6
-
6周钟.欧洲的生态包装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1,29(9):38-39. 被引量:3
-
7王寿兵,王祥荣,吴千红.产业生态学与生态产业建设战略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38-340. 被引量:12
-
8戴宏民.中国绿色环保包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002,23(1):6-8. 被引量:20
-
9邓开发,陈洪,汪涛,肖桂春,陈新.包装生态理论研究[J].包装工程,2001,22(6):46-47. 被引量:2
-
10李蓓蓓.绿色包装的评价手段——生命周期评价法[J].包装工程,2002,23(4):150-152.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17
-
1符紫烜,黄鸿聪.基于情感心理设计的月饼包装探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3):145-146.
-
2刘继永,杨前进,韩新民.瓦楞纸箱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6):105-109. 被引量:27
-
3叶卫霞.“原生态系统”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渗透研究[J].包装世界,2009(3):68-69. 被引量:4
-
4杨祖彬,戴宏民.发展生态包装的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6):179-183. 被引量:5
-
5王芳.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安徽茶叶包装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04-106. 被引量:3
-
6叶云龙.地域文化特征的“原生态系统”在包装设计实践中的渗透研究[J].包装世界,2012(2):84-86. 被引量:3
-
7安美清,向万里.低碳包装发展模式及其生命周期分析[J].生态经济,2012,28(5):174-176. 被引量:10
-
8杨祖彬,戴宏民,曾莉红.基于EUP指令的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体系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7):266-271.
-
9徐涛.产品包装的环境问题及生态包装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35(9):175-176.
-
10王拓,杨勤,曹华,史梦迪.简约包装设计视觉形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5(7):33-35. 被引量:2
-
1展洪亮,姜涛.浅议“绿色包装”[J].才智,2008,0(12):269-269.
-
2韩锦平,王芳.保护环境 促进包装发展——纪念2003年6.5“世界环境日”[J].包装世界,2003(3):31-33.
-
3六·五世界环境日之个人生态摄影优秀作品选登[J].摄影与摄像,2013(6):36-39.
-
4韩娟,于江.绿色包装材料一纸浆模塑[J].上海包装,2009(1):28-29. 被引量:5
-
5郭振梅.中国出口商品包装标准化工作初探[J].世界标准信息,2008(11):43-45.
-
6魏卞梅.发展绿色包装 保护生态环境[J].新闻出版交流,2003(4):58-58.
-
7节能办公柯尼卡美能达引领环保新潮流[J].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与耗材),2009(8):26-26.
-
8侯海涛.如何强化绿色包装 突破“绿色壁垒”屏障[J].化工质量,2004(4):11-13.
-
9李晓民.绿色包装设计刍议[J].美苑,2008(4):72-73.
-
10韩永生.绿色包装——试论塑料包装的绿色化[J].全球软包装工业,2006(2):58-6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