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洋温差能发电的一种新设想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海洋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的明显差异蕴含着巨大的热力位能,叫做海洋温差能。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借助一种工质,使表层海水中的热能向深层冷水中转移,从而做功发电。
作者
王祺
汪东
陈建秋
机构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节能与环保》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海洋能
温差能
发电技术
工作原理
开式循环发电系统
闭式循环发电系统
分类号
TM6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02
参考文献
2
1
杨金森.2020年的中国海洋开发[M].海洋出版社,2000..
2
雷奔.蔚蓝澎湃的海洋能[M].海洋出版社,1997..
同被引文献
154
1
王东辉,陈金松,吕朝阳.
推进潮汐发电技术进步 加快潮汐利用产业化进程[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97-100.
被引量:3
2
张云圣.
利用水下波浪发电的“水蟒”[J]
.科学大观园,2008(15):8-8.
被引量:1
3
高祥帆,游亚戈.
海洋能源利用进展[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6):34-37.
被引量:2
4
孔亚珍,贺松林,丁平兴,胡克林.
长江口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海洋学报,2004,26(4):9-18.
被引量:51
5
栾伟玲,涂善东.
温差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04,49(11):1011-1019.
被引量:25
6
钱阔.
探讨国有海岸带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J]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10(4):1-5.
被引量:8
7
彭学伦.
水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4):43-47.
被引量:70
8
赵黛青.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我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48(3):25-28.
被引量:7
9
唐黎标.
日本利用海洋温差发电[J]
.节能,2005,24(1):46-46.
被引量:2
10
吴君华.
天然制冷工质LPG的研究[J]
.节能技术,2005,23(1):62-6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4
1
王俊雄,马捷,倪园芳,杜乐乐,孔巧玲.
海洋温差能驱动系统的原理和结构[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2):122-125.
被引量:4
2
薛桂芳,武文,刘洪滨,宋德海.
浅谈海洋温差能及其可持续利用[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9.
被引量:14
3
杨鹏程,章学来,王文国,施敏敏.
海洋温差发电技术[J]
.上海电力,2009,22(1):38-41.
被引量:9
4
封光,钟爽.
海洋温差发电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31(2):72-77.
被引量:6
5
苏佳纯,曾恒一,肖钢,王建丰,姜家骏.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中国海上油气,2012,24(4):84-98.
被引量:28
6
陈凤云,刘伟民,彭景平.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绿色科技,2012,14(11):246-248.
被引量:16
7
胡佳林.
一种海洋能及风能联合发电装置[J]
.东方汽轮机,2014(1):55-59.
被引量:1
8
严李强,程江,刘茂元.
浅谈温差发电[J]
.太阳能,2015(1):11-15.
被引量:11
9
程香平,余宝玲,付远,张友亮,康林萍.
海洋能源综合优化开发及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J]
.资源与产业,2015,17(6):82-88.
10
闫恒乾,王辉赞,周树道,刘均,王龙.
基于SODA资料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时空特征分析[J]
.海洋学报,2017,39(11):128-14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
东森.
火电厂凝汽器余热的优化利用[J]
.云南电业,2023(1):12-15.
被引量:1
2
刘帅,田应元.
海洋监测设备能源补充技术探讨[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2,20(1):42-46.
3
王辉.
水下滑翔器在海战场环境中的应用探讨[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2,20(3):53-58.
被引量:1
4
白玉湖,李清平.
基于海洋油气开采设施的海洋新能源一体化开发技术[J]
.可再生能源,2010,28(2):137-140.
被引量:8
5
李浩,王昊,金志江.
用于温差能海水淡化的新型闪蒸冷凝一体化装置[J]
.轻工机械,2012,30(2):23-26.
被引量:4
6
周奇,张吉光,刘伟民,王义强.
一种新型海洋温差能海水淡化装置[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2):112-115.
被引量:2
7
罗国亮,职菲.
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瓶颈[J]
.经济研究参考,2012(51):66-71.
被引量:3
8
陈凤云,刘伟民,彭景平.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绿色科技,2012,14(11):246-248.
被引量:16
9
罗凯,黄闯,李旺,肖锐钢.
新型海洋摆动发电系统设计[J]
.计算机仿真,2013,30(4):129-132.
被引量:3
10
张永伟,韩魁良,张宏彬.
浅析国内海洋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J]
.中国造船,2013,54(A02):576-579.
被引量:2
1
15kW温差能发电装置研究及试验[J]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17-17.
被引量:9
2
苏佳纯,曾恒一,肖钢,王建丰,姜家骏.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中国海上油气,2012,24(4):84-98.
被引量:28
3
门浩.
浅谈海洋温差能发电[J]
.科技创业家,2013(21).
4
徐莹,何宏舟.
海洋温差能发电研究现状及展望[J]
.能源与环境,2016(2):17-18.
被引量:2
5
王莉,史林兴,卢佃清.
华东沿海海洋温差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J]
.可再生能源,2010,28(1):134-136.
被引量:6
6
高云升.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56-56.
被引量:3
7
陈凤云,刘伟民,彭景平.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绿色科技,2012,14(11):246-248.
被引量:16
8
张焕芬.
印度洋的海洋温差发电[J]
.能量转换利用研究动态,2002(2):20-20.
被引量:2
9
高铁瑜.
天赐良“源”——海洋温差能发电[J]
.百科知识,2010(5):27-28.
10
海洋温差能发电[J]
.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3(1):31-32.
节能与环保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