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左传》的兼语省略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汉语当中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动词“使”字后面的兼语省略现象则尤为常见。但是,关于兼语省略的问题有两种说法我们觉得是值得研究的。一种说法是,“当兼语是代词‘之’时,可以省略。”(见周秉钧先生《古汉语纲要》
作者
史震己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古汉语纲要
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读本
汉语语法
王力先生
现代汉语
秉钧
名词性词组
《汉语史稿》
马汉麟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1
史文磊.
“从综合到分析”相关概念辨正——以《左传》《战国策》“派遣”义“使”的用法差异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2):185-204.
被引量:8
2
董秀芳.
古汉语中介宾位置上的零形回指及其演变[J]
.当代语言学,1998(4):33-42.
被引量:24
3
林国伟.
敦煌变文中“是”字用法略述[J]
.古汉语研究,1992(2):47-48.
被引量:2
4
高增良.
《六祖坛经》中所见的语法成分[J]
.语文研究,1990(4):33-38.
被引量:2
5
沈家煊.
“糅合”和“截搭”[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4):5-12.
被引量:269
6
吕〓.中国佛学源流略讲[M]中华书局,1979.
7
刘潇.
《韩非子》中“为”、“使”的词性及句法结构[J]
.文教资料,2012(5):20-22.
被引量:1
8
江蓝生.
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
.中国语文,2012(4):291-308.
被引量:98
9
董秀芳.
上古汉语叙事语篇中由话题控制的省略模式[J]
.中国语文,2015(4):306-314.
被引量:19
10
刘振平.
也谈“使”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3):112-11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刘春卉.
“使唤”的词汇化及其再发展:基于兼语脱落的跨层融合[J]
.语文研究,2024(2):31-39.
2
马梅玉.
《六祖坛经》中的兼语式与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式的比较[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5):142-144.
1
李景泉.
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看古语词“比数”之义项[J]
.汉字文化,2008(3):44-46.
2
洪诚.
王力《汉语史稿》语法部分商榷[J]
.中国语文,1964(3):173-202.
被引量:9
3
蒋绍愚.
动态助词“着”的形成过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1):113-117.
被引量:34
4
周丹.
《世说新语》使成式初探[J]
.语文学刊,2016,36(18):48-49.
被引量:2
5
黄增壽,熊迎輝.
《中古汉语读本》注释商榷[J]
.汉语史学报,2008(1):309-314.
6
汪小玲.
《中古汉语读本》中“相”字解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1):153-153.
7
闞緒良.
《中古汉语读本》(修订本)读后[J]
.汉语史学报,2008(1):301-308.
被引量:1
8
陈本源.
《世说新语》中的趋向动词“来”、“去”[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0(2):52-55.
被引量:3
9
王锳.
关于古汉语中“所”的用法与词性[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70-74.
被引量:1
10
尹君.
简谈“何所……”这一句式[J]
.乐山师专学报,1986,2(2):21-28.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