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2
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Rural Economy
二级参考文献4
-
1辜胜阻,李正友.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2):60-70. 被引量:112
-
2韩颂善.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同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8,19(5):36-39. 被引量:3
-
3熊宁,曾尊固.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两种透致性制度创新和变迁及其协同效应[J].城市规划,1999,23(3):16-18. 被引量:20
-
4张永森,褚瑞云,丁福亮,赵玉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批发市场“五位一体”增长方式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12-1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11
-
1孔令丞,邵春杰.均分地权条件下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农业技术经济,2005(4):42-46. 被引量:8
-
2王良才.我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思考[J].管理观察,2012(10):215-215.
-
3石忆邵.中国农村小城镇发展若干认识误区辨析[J].城市规划,2002,26(4):27-31. 被引量:26
-
4张慧,李斌.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协同发展机制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10X):12-13. 被引量:1
-
5郭庆海.新世纪初农业经济研究热点问题追踪[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1-7. 被引量:1
-
6张启强.论工业化动力机制与“三农”问题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4):300-302. 被引量:3
-
7石忆邵.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3,27(7):27-31. 被引量:70
-
8高江,徐玲,许红.加快昌吉州小城镇建设的步伐[J].实事求是,2004(2):78-80.
-
9沈山,郭黎霞,林炳耀.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及区域发展策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3):132-136. 被引量:9
-
10曹文明,吕颖慧,焦方增.城镇化的另一个路径:以寿光农业产业化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3):20-2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8
-
1郝晋珉,孙振均,李维炯.县域绿色产业发展与生产基地建设规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105-109. 被引量:3
-
2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新长征(党建版),2013(1):30-31. 被引量:1
-
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农业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
4袁鲁江.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民营科技,2008(2):82-83. 被引量:1
-
5林阿妙.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40-43. 被引量:1
-
6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J].云南农业,2013(1):6-7. 被引量:1
-
7罗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J].内江科技,2013,34(8):5-5. 被引量:1
-
8吴凯,黄荣金.黄淮海平原水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开发潜力及对策[J].地理科学,2001,21(5):390-395.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丁忠义,郝晋珉,李涛,侯湖平,张富刚,白玮.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内涵及其应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5):19-24. 被引量:13
-
2孙静怡,赵旭阳,路紫.河北省平山县湿地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88-91. 被引量:4
-
3王瑞文.西南地区农业生态模式述评[J].农技服务,2007,24(5):70-73. 被引量:2
-
4牛新胜,马永良,郝晋珉,孙振钧,牛灵安,吴菲,侯卢旭.生态学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48-8650. 被引量:1
-
5付雪丽,张惠,贾继增,杜立丰,付金东,赵明.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J].作物学报,2009,35(9):1708-1714. 被引量:78
-
6侯满平,郝晋珉.黄淮海平原农业战略区划与布局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95-599. 被引量:7
-
7于凯,张曰秋,韩守良,慕美财,单玉珊.烟台市二熟制粮食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4):848-853. 被引量:2
-
8李传兴,王月超,代兴龙,张宇,李华英,贺明荣.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6):15-21. 被引量:4
-
9周宝元,王志敏,岳阳,马玮,赵明.冬小麦–夏玉米与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产量及光温资源利用特征比较[J].作物学报,2015,41(9):1393-1405. 被引量:27
-
10高飞,李霞,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141-2149. 被引量:18
-
1李军.江苏11个市人均收入已过万[J].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1):41-41.
-
2单启宁.新农村建设的赣州风景[J].江苏农村经济,2008(4):69-70.
-
3张秋波.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J].党员干部之友,2007(7):45-45.
-
4人大代表关于加快建立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建议[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0(23):28-31.
-
5张润君.制度结构、制度变迁方式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比较[J].开发研究,1998(2):35-36. 被引量:1
-
6潘国庆.以工业促进农业 以城市带动乡镇 推进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上海农村经济,2006(10):38-40.
-
7刘彦祥.在进取中创新 在发展中壮大 建设有临沂特色的农业机械化[J].山东农机化,2004(1):7-7. 被引量:1
-
8梁勇,陈智,董青山.包头,神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3,0(8):36-41.
-
9陆远权,蔡扬波.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27-31. 被引量:6
-
10<"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增长途径研究>课题组.“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增长途径研究[J].天津经济,2005(11):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