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被引量:
1
Factor of Knowledge in Intentional Offe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构成犯罪故意的首要条件 ,包括明知的概念和认定、认识的内容和对“会”的理解。明知的认定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应成立推定明知 ,以有利于打击故意犯罪 ;其认识内容包括对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客体方面的事实情况和违法性的认识 ,但不包括行为主体的认识 ;对“会”的理解应有两种 ,一是必然 ,一是可能。
作者
蒋苏淮
机构地区
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
出处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4-70,共7页
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关键词
犯罪故意
认识因素
犯罪构成
因果关系
社会危害性
犯罪主观方面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高铭暄等.刑法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
何秉松主编,裴广川等.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
3
(英)特纳(Turner,J.W.C.)著,王国庆等.肯尼刑法原理[M]华夏出版社,1989.
同被引文献
23
1
敦宁,白昆冬.
自洗钱行为入罪的理论诠释与问题分析[J]
.公安学研究,2021,4(6):87-105.
被引量:12
2
梅传强.
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与内容——根据罪过实质的考察[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22-28.
被引量:13
3
陈兴良.
违法性认识研究[J]
.中国法学,2005(4):131-141.
被引量:110
4
徐绫泽,周亮.
犯罪类型学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34-40.
被引量:5
5
陈兴良.
协助他人掩饰毒品犯罪所得行为之定性研究——以汪照洗钱案为例的分析[J]
.北方法学,2009,3(4):35-44.
被引量:38
6
刘为波.
《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2009(23):22-29.
被引量:57
7
高铭暄.
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J]
.法学,2010(2):56-61.
被引量:70
8
陈兴良.
刑法中的故意及其构造[J]
.法治研究,2010(6):3-14.
被引量:35
9
陈兴良.
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
.法学家,2013(3):79-96.
被引量:82
10
王林林.
刑法分则语境中“明知”的认定[J]
.天津法学,2014,30(1):18-2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柳洁,卢军.
共识与分歧:洗钱罪删除“明知”后主观要件的理解[J]
.政法学刊,2024,41(4):47-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孝敏.
洗钱罪对象认识要素的证明困难与扩张路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5(1):122-142.
2
丁友勤,廖一璇.
自洗钱型洗钱罪“提供资金帐户”的教义学解读[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5,37(2):63-71.
1
张阳.
论刑法中的“明知”——基于对赃物犯罪主观方面的考察[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2):132-135.
2
王冬元.
违法性认识不应成为犯罪故意成立的要件[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5):116-116.
3
尹晓航.
对社会危害性认识之肯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2):87-87.
4
蒋苏淮,程亮.
走私犯罪故意研析[J]
.商场现代化,2008(14):284-286.
5
高素云.
浅议运输毒品犯罪中的推定明知[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3):28-30.
6
陈荣娇,杨红.
浅析贩卖毒品罪的一般认定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11):187-188.
7
郭艳媚.
浅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明知”的认定——基于一个案例的分析[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1(5):32-34.
被引量:1
8
庄绪龙,宋进.
故意犯罪认定标准研究——以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的比较论证为视角[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3):64-66.
9
叶伟民,徐林.
论行为犯之犯罪故意[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5,17(3):42-45.
被引量:4
10
马骏.
“梁丽案”定性分析——兼谈盗窃罪、侵占罪以及非罪的界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6):9-12.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