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釋“詩者天地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漢儒自董仲舒起,改造戰國以來道家等諸子學説中的'天心'、'天地之心'等觀念,强調宇宙的道德稟性,又以儒家經典配合陰陽五行推算天道,占測天心,言説災異,'六經'遂轉爲政治數術。故《齊詩》與《詩緯》創言'詩者天地之心',賦予《詩三百》以宇宙意義,又以'四始'、'五際'、'六情'之説,依孟京《易》學之例,以《詩三百》爲律曆,占知《詩》中之'天心',推測風俗性情。'天心'、'天地之心'漸而流爲兩漢以降政治、學術、宗教之話語,至劉勰《文心雕龍》,以'天地之心'爲'道心',建構'文心'之觀念,於文學形上學理論貢獻至大。
作者 徐興無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學文學院
出处 《岭南学报》 2015年第3期33-58,共26页 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