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株1S冷灌繁殖技术
被引量:
4
Techniques for multiplying “Zhu 1s” by cold water irri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株1S冷灌繁殖的基地选择,季节选择,主要栽培措施,冷水串灌的水温、水深、流量,灌溉时期和每天冷灌的时间,以及防杂保纯措施等操作要点。冷灌繁殖产量稳定在2500kg/hm^2以上,最高单产达5180kg/hm^2。
作者
石天宝
杨远柱
凌文彬
杨文才
郭万如
机构地区
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14-15,共2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湖南省中青年科技基金项目(97010)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株1S
冷灌
繁殖技术
分类号
S511.0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3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陈良碧,徐孟亮,周广洽.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筛选研究[J]
.杂交水稻,1999,14(4):3-4.
被引量:42
2
杨远柱,唐平徕,杨文才,刘爱民,陈运泉,凌文彬,石天宝.
水稻广亲和温敏不育系株1S的选育及应用[J]
.杂交水稻,2000,15(2):6-7.
被引量:98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陈良碧,李训贞,周广洽.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47-54.
被引量:73
2
陈良碧,周广洽,黄亮.
湖南新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5):23-26.
被引量:19
3
袁隆平.
选育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策略[J]
.杂交水稻,1996,11(2):1-3.
被引量:96
4
徐孟亮,周广洽.
培矮64S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研究[J]
.杂交水稻,1996,11(2):28-30.
被引量:37
5
张克明,周承恕,刘建宾.
1995年低温敏核不育系冷灌繁殖应用技术研究总结[J]
.杂交水稻,1996,11(2):35-36.
被引量:8
6
石明松.晚粳自然两用系选育及应用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1981,(7):1-3.
7
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设想[J].杂交水稻,1987,(1):1-3.
8
肖国樱,邓晓湘,符习勤.
冷水处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7,12(4):23-25.
被引量:8
9
雷开荣.
水稻新资源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的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7,12(5):7-9.
被引量:7
10
邓晓建,李仁端,周开达,李平,黄国寿.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3):94-9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33
1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26-31.
被引量:63
2
杨烨,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28-332.
被引量:2
3
易著虎,呼格吉乐图,陈詹,肖层林.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86-389.
被引量:3
4
雷东阳,肖层林,陈立云.
两系杂交稻制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作物研究,2008,22(S1):390-393.
被引量:3
5
黎世龄,熊国新.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选择方法的探讨[J]
.宜春学院学报,2001,23(2):54-56.
6
祁玉良,郭祯,石守设,鲁伟林,何道君,严德远,余庆春.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0):12-15.
被引量:4
7
杨远柱,杨文才,唐平徕,陈运泉,符辰建,凌文彬,石天宝.
高产多抗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2的选育及应用[J]
.杂交水稻,2005,20(1):15-19.
被引量:13
8
舒克培,王圣爱,李久山.
株IS的漂变现象及原种繁殖控制技术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2005(3):16-18.
9
单彭义,谢建华,杨远柱.
杂交水稻新组合陆两优105制种技术[J]
.种子,2005,24(10):82-83.
被引量:1
10
杨远柱,符辰建,胡小淳,郑卫华.
株1S与陆18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2005,19(3):156-159.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7
1
孙宗修,熊振民,闵绍楷,斯华敏.
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的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2):49-55.
被引量:35
2
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
人工控制条件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整齐度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1993,5(3):133-137.
被引量:12
3
袁隆平.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J]
.杂交水稻,1994,9(6):1-3.
被引量:134
4
何强,邓华凤,唐文邦,蔡义东,陈立云.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的繁殖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6,21(4):29-30.
被引量:12
5
邓启云,符习勤.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 Ⅲ.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及其控制技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1):8-13.
被引量:50
6
王建军,董文其,董彦君,董晓青.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8,13(3):12-13.
被引量:3
7
邓华凤.
水稻温敏不育系高海拔低产田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9,14(5):18-20.
被引量:14
8
杨远柱,唐平徕,杨文才,刘爱民,陈运泉,凌文彬,石天宝.
水稻广亲和温敏不育系株1S的选育及应用[J]
.杂交水稻,2000,15(2):6-7.
被引量:98
9
肖层林,周承恕.
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影响因素与保纯技术[J]
.杂交水稻,2000,15(2):12-14.
被引量:37
10
毕春群,李泽炳,万经猛.
盛夏低温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1990,4(4):181-184.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4
1
舒克培,王圣爱,李久山.
株IS的漂变现象及原种繁殖控制技术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2005(3):16-18.
2
吴龙云,杨远柱,石天宝,谢中良,符辰建,杨文才,陈运泉.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海南冬季高产稳产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07,22(5):22-24.
被引量:5
3
舒刚文,舒友林.
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冷灌繁殖关键技术[J]
.作物研究,2009,23(1):56-56.
被引量:1
4
张繁,曹文亮,刘爱民,黄峰,张海清,肖层林.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后发分蘖穗定向培养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2009,23(4):244-24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杨金松,张再君,邱东峰,刘春萍.
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15S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1):1243-1245.
被引量:3
2
黄泽智,陈世建,刘蓉珍,张振华,谌金环.
早熟温敏核不育水稻一年三季繁殖技术[J]
.作物研究,2009,23(3):210-211.
被引量:1
3
周飞捷,肖层林,刘爱民,常剑渊.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研究概述[J]
.作物研究,2009,23(5):300-305.
被引量:4
4
何强,邓华凤,庞震宇,舒服,张武汉,杨益善.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10,25(6):1-3.
被引量:3
5
石天宝,杨远柱,杨文才,陈运泉,凌文彬,龙彬.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株1S原原种海南冬繁技术[J]
.杂交水稻,2011,26(1):21-23.
被引量:1
6
敬烈,李婷,唐文邦,王建龙.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1,25(6):610-615.
被引量:4
7
沈泓,李小华.
准S核心种子提纯繁殖技术[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2(A05):12-13.
8
吴俊,邓启云,齐绍武,庄文,石祖兴,周川广.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六圃法”提纯保真原种繁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2017,31(1):99-104.
被引量:6
9
张正志.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同品种播种期初探[J]
.云南农业,2018(6):80-83.
被引量:1
1
王翠玲.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品种(系)耐冷性鉴定[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2):1-3.
被引量:3
2
韩爱清.
高粱不育系A的繁殖与防杂保纯措施[J]
.种子科技,2002,20(6):364-364.
被引量:1
3
曹冰,张海艳,李玉全.
玉米自交系的混杂退化与防杂保纯措施[J]
.种子科技,2002,20(6):352-353.
被引量:2
4
刘平.
杂交油菜混杂退化和防杂保纯措施[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12(3):56-58.
被引量:1
5
王士瑜.
合丰25号大豆品种防杂保纯措施[J]
.现代化农业,1991(5):22-22.
被引量:1
6
伊玉兵.
玉米亲本自交系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8):10-11.
被引量:2
7
吐尔逊别克.
玉米自交系防杂保纯措施[J]
.新疆农业科技,2004(C00):26-26.
8
张建伟.
浅谈如何提高玉米杂交制种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3(10):116-116.
9
李贤慧.
如何选择优质牧草种子[J]
.四川畜牧兽医,2005,32(3):42-42.
10
李作栋.
马铃薯脱毒苗生产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09,21(8):28-28.
湖南农业科学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