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894
-
1齐泓玮,尚松浩,李江.中国水资源空间不均匀性定量评价[J].水力发电学报,2020(6):28-38. 被引量:37
-
2白晓永,冉晨,陈敬安,罗光杰,陈飞,肖碧琴,龙明康,李姿霖,张小芸,沈晓倩,杨姝,林心海,李朝君,张思蕊,熊练,王世杰.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方法、进展与展望[J].科学通报,2023,68(19):2550-2568. 被引量:9
-
3高帅,李常锁,贾超,孙斌,张海林,逄伟.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研究[J].地质学报,2019,93(S01):61-70. 被引量:29
-
4庄一鸰,张泉生,张健云,李杰友.新安江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7(4):43-50. 被引量:10
-
5李苍松,王石春,陈成宗.岩溶地区铁路工程地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22(z1):357-363. 被引量:18
-
6郭纯青,刘景兰,王洪涛,邓欢.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形成演变的链式规律[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153-156. 被引量:3
-
7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及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24-27. 被引量:46
-
8周念清,李彩霞,江思珉,唐益群.普定岩溶区水土流失与土壤漏失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7-11. 被引量:45
-
9徐宁,戴诗贵,张景涿.贵州省清水河风景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6-8. 被引量:3
-
10李松,熊康宁,王英,肖时珍,王茂强.关于石漠化科学内涵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2):205-208.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61
-
1张凤娥.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4):93-96. 被引量:6
-
2蒋勇军,袁道先,张贵,何绕生.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07-715. 被引量:27
-
3郭芳,姜光辉.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水窖水质状况及保护措施——以云南木美地下河流域为例[J].水资源保护,2005,21(1):18-20. 被引量:7
-
4章程,袁道先.IGCP448:岩溶生态系统全球对比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05,24(1):83-88. 被引量:18
-
5李营刚,蒋勇军,张典.旅游活动对岩溶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的影响——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2):14-17. 被引量:9
-
6揭国民,邵学栋,陈洪松.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5):374-377. 被引量:12
-
7蒋勇军,袁道先,谢世友,李林立,张贵,何绕生.典型岩溶农业区地下水质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5):471-481. 被引量:44
-
8张继光,陈洪松,苏以荣,张伟.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54-58. 被引量:47
-
9栗茂腾,余龙江,李为,李强,李涛,苗英杰,刘建民.扇叶铁线蕨叶片对岩溶环境的生态适应[J].植物学通报,2006,23(6):691-697. 被引量:7
-
10余龙江,吴耿,李为,项俊,栗茂腾.西南岩溶地区黄荆和檵木叶片结构对其生态环境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517-152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593
-
1彭旭东,戴全厚,袁应飞,李昌兰.喀斯特坡耕地裸坡侵蚀性降雨产流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37(6):1211-1224. 被引量:9
-
2张春明,周斌.基于年调节原理的区域性复蓄次数计算方法研究[J].内蒙古水利,2022(10):24-26.
-
3李慎奎,陶岚.武汉地区一级阶地岩溶处理措施探讨及工程实践[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S01):307-313. 被引量:7
-
4李清光.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岩溶学》教学改革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5):49-51.
-
5罗世政.广西柳州岩溶地区乡镇污水厂管道施工问题分析和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7):21-23.
-
6吴祥.浅谈石漠化的形成及治理[J].区域治理,2019,0(1):55-56.
-
7朴河春,刘丛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应关注"生命比值"和"平衡体系"两个概念[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25(z1):10-14. 被引量:1
-
8王国梁,刘国彬,党小虎.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31-35. 被引量:68
-
9李敏,李毅,曹伟,张江辉.不同尺度网格膜下滴灌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9,39(10):1210-1218. 被引量:28
-
10张勃,丁文晖,孟宝.干旱区土地利用的地下水水文效应分析——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28(6):764-769. 被引量:22
-
1马玉美,马玉增,侯存东,于波,王黎虹.泰山水文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J].山东环境,2000(7):172-172.
-
2程根伟,张文敬.科学地评价水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利弊[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S1):71-73. 被引量:1
-
3李丹.水利工程设计遵循的生态发展基本路线[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8):42-42.
-
4章程,袁道先.IGCP448:岩溶生态系统全球对比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05,24(1):83-88.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