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概述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心肌梗死后再恢复血供时,常会出现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扩大等心肌细胞损伤加重的现象,即MIRI。国内外研究表明MIRI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进行概述。
作者
韩淑丽
李真
唐明哲
高彦宇
机构地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30期68-69,共2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病机制
概述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J. A. Ruiz-Ginés,S. López-Ongil,M. González-Rubio,L. González-Santiago,M. Rodríguez-Puyol,D. Rodríguez-Puyol.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duce Proliferation of 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 2000 (1)
2
B R Lucchesi,K M Mullane.Leukocytes and Ischemia-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J]. 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 1986
同被引文献
9
1
杜健,汪晨净,景志敏.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和氧自由基作用机制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121-123.
被引量:23
2
吴烨,何玲.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及相关药物的研发[J]
.药学进展,2010,34(7):305-312.
被引量:23
3
尚晓,陆红.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2010,25(19):1736-1738.
被引量:4
4
张薇薇,马康华.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4):250-252.
被引量:7
5
杨一萍,骆媛,范礼斌,王永安.
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4):577-580.
被引量:12
6
王彩歌,王永霞.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8):734-736.
被引量:22
7
陈辉,郑敏,叶华山.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3):262-265.
被引量:6
8
乔钰惠,孟增慧,郭丽君,李子健.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2):1666-1671.
被引量:41
9
吴晓燕,苗琳,郑蕊,樊官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1):1043-1045.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1
1
周家顺.
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
.医疗装备,2017,30(8):193-19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雨,林振宇,谷阳,严山,张喜文.
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2):2374-2378.
被引量:10
2
刘军,董友靖.
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4):2591-2595.
被引量:3
3
王龙,马磊,黄燕,张勇,席红娜,吕建瑞.
杨梅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1,34(4):5-10.
被引量:5
1
李莲花,刘莲英.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2):122-122.
2
李海鹰,张怀勤,林捷,黄伟剑.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9(1):20-21.
3
李海鹰,张怀勤,施陈刚,林捷,黄伟剑.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1,15(2):73-74.
4
张春丽,王英敏,徐淑慧.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2):135-136.
5
邓明尧,刘希超,陈良.
缺血预适应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8(4):272-272.
被引量:1
6
方瑞珍.
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对心肌梗死临床和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1,30(11):74-74.
被引量:1
7
张巍,李建美.
1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分析[J]
.华夏医学,2003,16(3):340-340.
8
舒安杰.
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对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6,19(8):1437-1438.
9
张玉华.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J]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8,6(6):45-46.
10
范志强,王建刚,张佳雷,余翔.
瑞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2):1200-1201.
被引量:1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 第3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