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8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 1 978— 2 0 0 1年间中国农民收入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家户特征对农民各类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 ,认为随着过剩经济的出现 ,农村家庭经营地位降低 ,以雇佣为特征的农村劳务经济蓬勃发展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提高 。
作者
段庆林
机构地区
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45-51,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模型
影响因素
中国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83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24
参考文献
2
1
段庆林.
我国农村宏观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战略与管理,1998(3):92-100.
被引量:8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课题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课题组.
关于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列为我国第三步宏伟目标战略重点的建议(总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2001(3):2-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孔泾源.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3,28(2):65-72.
被引量:61
2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
5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
叶兴庆.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
.经济研究,1997,32(6):57-62.
被引量:291
7
王跃新,吕昱晨.
农民负担问题简析[J]
.统计研究,1997,14(6):7-1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0
1
孙淑玲,姜海燕,于学江.
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9-12.
2
金丽馥,李明宇.
农村分配制度改革刍议[J]
.农村经济,2005(4):10-14.
被引量:2
3
段庆林.
我国农村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制度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2000(1):25-31.
被引量:1
4
段庆林.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5(3):23-30.
被引量:4
5
段庆林.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J]
.固原师专学报,2000,21(4):59-63.
6
覃巍.
农民收入问题研究述评[J]
.经济学动态,2001(5):38-42.
被引量:13
7
陆岸萍.
关注“三农”问题[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4):26-28.
8
林位夫,周珺,王军.
中国植胶业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6):81-84.
被引量:15
9
段庆林.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及其非正式约束影响研究——以宁夏回族为例[J]
.宁夏社会科学,2002(5):32-40.
被引量:3
10
李新生,谢元态.
关于农村资金流失的实证分析及理论思考[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6):27-30.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83
1
孙志刚.
浅析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5(z1):109-110.
被引量:1
2
方晓婀,张秀生.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增长[J]
.生产力研究,2009(11):42-43.
被引量:10
3
毛粉兰.
略论制约庆阳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J]
.社科纵横,2002,17(6):21-22.
被引量:1
4
李实.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6-33.
被引量:403
5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多因素分析模型[J]
.社会学研究,1997(1):27-34.
被引量:27
6
陈汉圣,吕涛.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户的影响[J]
.中国农村观察,1997(2):41-45.
被引量:18
7
丘海雄,徐建牛.
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J]
.社会学研究,2004(4):24-30.
被引量:143
8
张秀生,卫鹏鹏.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与对策[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6):735-741.
被引量:20
9
白志礼,王青,来国超.
我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动趋势与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1993,14(10):30-35.
被引量:19
10
徐晋涛,陶然,徐志刚.
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季刊),2004,4(1):139-162.
被引量:229
引证文献
18
1
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
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对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的调查[J]
.东南学术,2003(S1):4-22.
被引量:1
2
朱山涛,张世秋,陶文娣,吴丹,谢旭轩,岳鹏.
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识别与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08-112.
被引量:38
3
陈莲香,吕永辉,陈潇.
农民增收路径分析[J]
.现代农业,2007(8):128-129.
4
李振国,席建国.
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关系透析[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22(5):20-24.
被引量:3
5
李斌.
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137-142.
被引量:4
6
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3):457-464.
被引量:112
7
郑素芳,张岳恒.
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223-225.
被引量:23
8
徐增海.
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及其环境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6):186-192.
被引量:28
9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研究"课题组.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J]
.改革,2012(5):5-23.
被引量:14
10
孟山辉.
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J]
.昌吉学院学报,2012(6):38-42.
二级引证文献
224
1
黄娟,李阳兵,徐倩,舒田.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黔中岩溶山区农户生计资产差异研究——以后寨河流域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4):80-87.
被引量:13
2
杨小军,徐晋涛.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12-19.
被引量:16
3
刘飞飞,袁志刚.
云南省农户工资性收入比例偏低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农户理性选择行为的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79.
被引量:3
4
关浩杰.
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析[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0(3):17-23.
被引量:18
5
石红梅,谢雅萍.
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20-24.
6
王兵,侯军岐.
退耕还林前后农户收入结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24-1224.
被引量:4
7
王兵,侯军岐,韩锁昌.
退耕还林地区农户退耕意愿研究——对陕西省农户的实证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2):185-188.
被引量:15
8
陈珂,王秋兵,杨小军.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经济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以辽宁彰武、北票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3):238-242.
被引量:8
9
曹世雄,陈军,陈莉,高旺盛,尹宏伟.
中国居民环境保护意愿的调查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2104-2110.
被引量:6
10
马岩,陈利顶,虎陈霞.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响应与影响因素——以甘肃定西大牛流域为例[J]
.地理科学,2008,28(1):34-39.
被引量:53
1
动态[J]
.现代企业文化,2009(28):10-10.
2
杨德才.
论过剩经济下的农业投资[J]
.投资研究,2000,19(9):2-5.
被引量:4
3
吴云霞.
“过剩经济”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学术论坛,2000,23(1):66-69.
被引量:1
4
徐光远,张利风.
“小城镇大战略”的时代内涵[J]
.经济问题探索,2003(9):24-28.
被引量:3
5
李鹏.
中国电力“短暂的过剩”后将出现新短缺[J]
.经济展望,2006(4):60-60.
6
董玉华,蒋剑平.
“双过剩”下国有银行的困境与出路[J]
.农村金融研究,2006(2):19-21.
被引量:15
7
王琳.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及转移模式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5):92-96.
被引量:7
8
黄玫,廖飞,禹薇.
迈向中国“智造”须过三道槛[J]
.中国名牌,2012(18):58-59.
9
OEM——中小型生产企业发展的新空间[J]
.电子质量,2003(4):53-53.
10
寇伟.
确立电力多经战略地位 实现第二次创业发展目标[J]
.云南电业,2000,0(4):24-26.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