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普希金与东正教精神浅论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具有浓郁的东正教色彩,这在普希金的思想和诗歌中有生动而形象的体现。普希金的诗歌是“思”的产物,他思考着俄罗斯的历史和未来,试图用东正教的普世精神来弥补社会的分裂,从而获得精神拯救。
作者
邓建中
机构地区
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63-65,共3页
Journal of Lingling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普希金
俄罗斯
诗歌
东正教
普世精神
宗教体验
分类号
I5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陈训明.
普希金1830年《哀歌》略论[J]
.贵州社会科学,1999(3):73-76.
被引量:2
2
任光宣.
普希金与宗教[J]
.国外文学,1999(1):95-100.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9
1
桂强.
略谈宗教与文学关系视野中的普希金研究[J]
.世纪桥,2007(3):86-86.
2
李畅.
先例文本与翻译——兼论普希金的抒情诗“странник”的翻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4):100-104.
被引量:4
3
李畅.
先例现象与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J]
.中国俄语教学,2008,27(4):52-54.
被引量:5
4
章小凤.
普希金的宗教情结[J]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3):87-88.
5
孙磊.
普希金《哀歌》的音韵、语词及修辞特点[J]
.俄罗斯文艺,2015(2):117-121.
被引量:2
6
李霞.
隐忍以行,厚积薄发--阿赫玛托娃创作转折期探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12-15.
7
何洋洋.
普希金诗歌中的“荒野”意象[J]
.俄语学习,2016(5):44-50.
被引量:3
8
王晓阳.
论翻译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41-145.
9
孔令慧.
普希金文学作品的宗教渊源——以<驿站长>为例[J]
.农家参谋,2017(7Z):54-54.
同被引文献
16
1
金可溪.
俄罗斯的东正教伦理学[J]
.江西社会科学,1998,18(3):17-22.
被引量:2
2
雷永生.
宗教沃土上的民族精神——东正教与俄罗斯精神之关系探略[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1):52-60.
被引量:15
3
陈文海.
中世纪法兰西王室徽章研究——百合花象征主义的神学渊源及内涵[J]
.历史研究,2000(5):128-137.
被引量:12
4
и и 斯米尔诺夫.14-15世纪封建罗斯的标志.苏联历史,1962,.
5
г.E.科钦.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时期罗斯的农业(13-16世纪)[M].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5:370.
6
杜布罗夫斯基.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M].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63:361.
7
Б.H.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上卷)[M].张广翔,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461.
8
曹维安.俄国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
冯憬远等译,苏联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立莫斯科大学.政治学说史[M]法律出版社,1959.
10
普希金.普希金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引证文献
3
1
黎海波,宋瑞芝.
论东正教与俄罗斯村社文化的亲和性[J]
.西伯利亚研究,2005,32(4):59-61.
被引量:7
2
尹绍伟,崔正领.
浅析俄国村社制度的演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7-9.
被引量:1
3
杨敏.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花”的意象[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5):69-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黄振华,王美娜.
制度传统如何形塑国家?——基于家户制和村社制的比较分析[J]
.中国政治学,2023(4):75-94.
2
王彦敏.
俄国农奴制顽固存在的文化因素探析[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4):81-84.
被引量:2
3
徐佳妮.
论东正教对俄罗斯精神的影响[J]
.西伯利亚研究,2006,33(4):73-75.
被引量:8
4
王彦敏.
俄国现代化艰难启动的文化因素探析[J]
.西伯利亚研究,2006,33(5):84-88.
被引量:1
5
仲夏,张凤久.
村社文化传统与20世纪初苏联土地公有制理论的形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5):148-150.
6
靳会新.
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宗教信仰因素[J]
.俄罗斯学刊,2014,4(1):76-83.
被引量:9
7
汤正翔,高显刚.
论俄罗斯文化的两极性及海洋情结[J]
.太平洋学报,2015,23(4):94-105.
被引量:1
8
葛玲.
浅析拜占庭帝国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5-6.
9
刘睿菲.
探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花”的意象[J]
.参花(上),2021(4):44-45.
1
徐婧.
试以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浅析小说《安魂祭》[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0(7):45-46.
2
卢军.
普世精神·民间立场·先锋姿态——莫言小说世界解读[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1.
3
王伟.
禅境与诗境:王维、苏轼禅味诗审美差异及其文化意义[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60-63.
被引量:1
4
马诺阮扬.达斯.
蔡丽双诗歌中对自然精神和哲学的阐释[J]
.散文诗世界,2005,0(3):6-7.
5
马明高.
以民间的维度呈现人生真面目——读韩思中长篇小说《死去活来》[J]
.小说评论,2011(S2):48-49.
6
李松蔚.
从要电话到人性异化[J]
.中国新闻周刊,2014(20):88-88.
7
康苗.
颓废与拯救——何其芳文学精神的一个主题[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3):131-133.
8
倪志娟,埃德·布洛克.
丹尼斯·莱维托芙访谈[J]
.诗歌月刊,2010(7):45-48.
9
我最愿意生活的几个时代[J]
.21世纪,1999(4):63-63.
10
宋凤玲.
论唐诗中雨意象的审美感受[J]
.枣庄学院学报,2007,24(6):67-68.
被引量:2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