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贵阳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地球化学及其环境意义(摘要)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 前言“六五”期间,我国西南地区环境酸化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查明,硫的来源、传输及转化是环境酸化问题的核心。因此,在“七五”期间针对大气硫的来源问题。
作者
刘广深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B079-B080,共2页
Geology-Geochemistry
关键词
大气
气溶胶
颗粒
地球化学
环境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3
1
齐文启,陈亚蕾,陈树渝,林淑钦.
大气颗粒物的形态、成分分布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3,6(2):23-29.
被引量:5
2
刘咸德,贾红,齐建兵,张冀强,马倩如.
青岛大气颗粒物的扫描电镜研究和污染源识别[J]
.环境科学研究,1994,7(3):10-17.
被引量:45
3
吕森林,邵龙义,TimJones,吴明红,焦正.
北京PM_(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J]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7):863-869.
被引量:24
4
杨文敏,吴炳耀,ChristineSheehen.
大气颗粒物的微观特征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5):292-295.
被引量:5
5
汪安璞,杨淑兰,沙因.
北京大气气溶胶单个颗粒的化学表征[J]
.环境化学,1996,15(6):488-495.
被引量:53
6
段凤魁,贺克斌,刘咸德,董树屏,杨复沫.
含碳气溶胶研究进展:有机碳和元素碳[J]
.环境工程学报,2007,1(8):1-8.
被引量:79
7
王赞红,张灵芝.
污染城市大气PM_(10)单颗粒形态特征——以石家庄市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2-23.
被引量:9
8
陈圆,王毅力,王玉涛,李炯,马钦彦.
大学校区环境实验室内外空气中PM10的形貌与元素组成[J]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4):659-670.
被引量:6
9
张强华,石莹莹,李东,钟秦.
南京市典型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其矿物组成[J]
.环境工程学报,2008,2(4):527-531.
被引量:11
10
杨书申,邵龙义,王志石,邓宇华,沈蓉蓉,李卫军.
澳门夏季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微观形貌分析[J]
.环境科学,2009,30(5):1514-151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
1
闫丽娜,李胜荣,张聚全,左昊,李振宁.
大气颗粒物矿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研究进展[J]
.矿物学报,2020,40(2):213-22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马婉红.
基于中强度运动下大气颗粒污染物对人体代谢机能的影响分析[J]
.粘接,2020,42(4):50-54.
被引量:2
2
邓雅元,赵廷宁,张艳,史常青,岳丽玲,陈童,吴红璇,胡平.
基于SEM-EDS的大气降尘特征及来源解析——以荒漠草原区井工开采煤炭基地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512-5521.
被引量:7
3
赵文涛,刘华东,刘海江,刘寅.
新余市PM_(2.5)微观形貌特征分析[J]
.辽宁化工,2022,51(1):5-7.
被引量:1
4
韦继康,余晓霞,吴梦璐,方海伦,邱雨欣.
宁波市镇海区大气降尘矿物组成及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监测,2023,39(2):148-157.
被引量:2
5
胡茂森,白丁伟.
嵊州红层软岩强度试验研究[J]
.江西建材,2023(1):35-37.
1
成玉,盛国英,傅家谟,闵育顺,李顺诚,陈鲁言.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中间四联苯的检出及其环境意义初探[J]
.科学通报,1997,42(7):728-730.
被引量:7
2
李锁照,喻立新,魏涛.
贵阳地区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水平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1997,6(3):162-162.
被引量:1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08(6):16-20.
4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03(4):24-27.
5
王铮,梅安新,刘树人,王学林,高原.
遥感图像因子分析的环境意义[J]
.环境遥感,1990,5(3):234-240.
6
刘志阔.
保护水环境——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J]
.科技园地,2006(3):30-30.
7
高仲琦.
楚雄州降水酸雨时空分布及酸雨形成探研[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4,10(3):113-121.
8
新能源的环境意义和战略意义[J]
.时事资料手册,2013(5):25-26.
9
王贵,程玉霞,孙颖卓.
包头地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环境意义[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21(3):38-42.
被引量:3
10
唐郑亮.
大气棕色云的危机[J]
.新知客,2009,0(2):64-67.
地质地球化学
199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