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道德想象力是人在遇到复杂道德情境时,借助想象进入他人情境,敏锐洞察他人情感,在预演和评估各种情况可能后创造性地提出合道德行为选择的一种道德思维能力。于青少年而言,道德想象力为其道德判断提供伦理向度的守护,能增强其道德敏感性,优化其对道德结果的预判。然而,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群体在数字化环境中面临着道德想象力被阻抑和扼杀的巨大风险。网络的去道德化倾向、信息茧房效应和数据凝视等现象正在削弱、摧残青少年的道德想象力。对此,教育要通过加快数字技术祛魅、重视青少年现实生活经验建构、增强其道德实践自觉等,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道德想象力,以赋予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追求良善生活较好的道德意应能力。
作者
喻学林
赵申慧
YU Xuelin;ZHAO Shenhui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作者简介
喻学林,男,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赵申慧,男,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