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数字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想象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教育应对

Challenges and Educational Responses to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Moral Imagination in Digital 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想象力是人在遇到复杂道德情境时,借助想象进入他人情境,敏锐洞察他人情感,在预演和评估各种情况可能后创造性地提出合道德行为选择的一种道德思维能力。于青少年而言,道德想象力为其道德判断提供伦理向度的守护,能增强其道德敏感性,优化其对道德结果的预判。然而,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群体在数字化环境中面临着道德想象力被阻抑和扼杀的巨大风险。网络的去道德化倾向、信息茧房效应和数据凝视等现象正在削弱、摧残青少年的道德想象力。对此,教育要通过加快数字技术祛魅、重视青少年现实生活经验建构、增强其道德实践自觉等,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道德想象力,以赋予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追求良善生活较好的道德意应能力。
作者 喻学林 赵申慧 YU Xuelin;ZHAO Shenhui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作者简介 喻学林,男,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赵申慧,男,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59

  • 1莫妮克.坎托-斯佩伯,钟良明.我们能宽容到什么程度[J].第欧根尼,1999(1):80-92. 被引量:29
  • 2张震.“回到运动本身”的具身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5,36(5):74-83. 被引量:41
  • 3尤尔根.哈贝马斯,章国锋.我们何时应该宽容——关于世界观、价值和理论的竞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5(1):107-112. 被引量:34
  • 4巴恩斯 鲁旭东.《局外人看科学》[M].东方出版社,2001..
  • 5鲍曼.《后现代伦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4、82页.
  • 6阿伦特,2006年:《精神生活·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
  • 7费什米尔.2010年.《杜威与道德想象力-伦理学中的实用主义》,徐鹏,马如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 8乔治.2012年.《企业伦理学》,王漫天,唐爱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 9郑富兴.2012年.《唯有借助道德想象力才能填补制度真空》,载《人民日报》1月12日.
  • 10Abowitz, K.K. , 2007, " Moral perception through aesthetics: engaging imaginations in educational ethics ", i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8 (4).

共引文献1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