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共六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土地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武汉市湿地面积及其景观格局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湿地时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时间维度上,武汉市湿地景观面积由5115.2 km^(2)减少至4743.48 km^(2),水田面积变化最显著,总损失量为467.04 km^(2);空间维度上,湿地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不稳定,滩涂、河渠以及湖泊分布先离散后集聚;水田分布先集聚后离散;水库坑塘分布趋于离散。②土地利用转移表现为湿地向非湿地转出,主要转出的湿地类型是水田,主要转入的景观类型为建设用地和水库坑塘。③在类型水平上,斑块趋于破碎、景观格局分散;在景观水平上,景观结合度和聚集度均减少。前者从98.2下降至97.57,后者从71.23下降至69.84,分离度从29.48上升至40.46,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度和均匀度上升,各类型湿地均衡化发展。④自然环境因子对武汉市湿地演变起主导作用,湿地损失的主要驱动力是植被覆盖度下降,湿地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共同作用,驱动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
出处 《海峡科学》 2025年第4期65-74,共10页 Straits Science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李丁,E-mail:liding@lzu.edu.c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3

二级参考文献586

共引文献49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