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7世纪上半叶,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其贸易版图拓展至东亚海域,它们在中国台湾地区经营的“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日本”三角贸易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一时期,荷兰人在东亚进行商业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与东亚两大政治体——中国和日本都产生了联系。为了获取中国商品,荷兰人于1624年入据中国台湾地区,以大员地区为据点,在中日间经营转口贸易。17世纪30年代之前,荷兰人一直在贸易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处处受制于中日两国的商人。为了改变贸易格局、争夺贸易主导权,荷兰人不断与日本和中国方面发生冲突。直到1633年,日本进入锁国时期,日本商人主动退出了同荷兰人的竞争。与此同时,荷兰人也决意向中国发动战争,并通过武力方式获得了与中国商人在中国台湾地区自由贸易的机会。此后,该三角贸易彻底处于荷兰人的主导之下。直到1641年后,郑芝龙势力不断壮大,一度垄断了同日本的贸易,荷兰人在中国台湾地区经营的三角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出处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4年第1期40-63,共24页
Journal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作者简介
陈湘雨,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