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世界各地的规划文件中,“愿景”是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因其代表了多主体参与、打造地方品牌和建立新事物的一系列需求。不同类型的愿景(如大都市愿景、城市愿景、邻里振兴愿景、城市更新和再生愿景)可以主题为导向构建特定的社会空间和物质关系。作者选取愿景及其建构过程为视角,对2002一2021年发表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探索研究问题:在规划领域中,愿景及其建构过程有什么特殊的解释和含义?它们在实践中运用的相关张力是什么?研究总结得出:城市规划中愿景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包括战略、共同声明、规范制定、未来的形象、沟通手段或空间助推器等),对愿景相关概念的研究需要注意归因于同一愿景的不同含义、愿景制定蕴含的潜在利益以及对具体愿景的理性规范化呈现。在愿景实现的过程中存在张力,这意味着规划师需要制定策略来减少体验与预期之间的鸿沟。愿景建构的关键在于制定规范和引导多元主体行为发生变化,鼓励打破路径依赖的行动以实现理想的未来状态。基于愿景的规划可以为社区和个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并帮助其提升社会资本和对未来的预期。
出处
《国际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作者简介
邵亦文,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yiwenshao@zj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