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历史深处的辉光——论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之于文学史写作的贡献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时期文学”口述史》是一部立体、复合形态的文学史。口述史方式参与的文学史写作包含了对常见文学史模式、文学史观的质疑,同时落实了书写权力下移与开放的意义。在史料与史识价值、文学史书写体例创新之外,《“新时期文学”口述史》是一部保留过往时代辉光的书。辉光源于能任事、有智慧的行动的人,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制度、主体与结构的辩证关系。社会是各种客观存在的制度、组织与规范的集结和运行,也离不开诸多个人主观意志、利益抉择与能动作为的参与和形塑。文学史写作,一方面应当精细地测绘结构与权力的毛细血管对人与文学的支配,另一方面应该保留下人在无往而不在的结构支配下曾经做出的“反应的自由”。
作者 金理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0,共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张纯修.《少年飘泊者》问世之始末——兼忆蒋光慈在固始[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2(3):41-45. 被引量:2
  • 2叶兆言.郴江幸自绕郴江[J].作家,2003,0(2):4-13. 被引量:21
  • 3汪郎等.《老头儿汪曾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 4陈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人有病,天知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 5汪曾祺.《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A]..《晚翠文谈新编》第1版[C].三联书店,2002年7月..
  • 6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A]..《晚翠文谈新编》[C].,..
  • 7汪郎.《老头儿汪曾祺》第1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 8汪郎.《老头儿汪曾祺》[M].,..
  • 9陈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午》[A]..《人有病,天知否》第1版[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
  • 10罗志田.假物得姿:如何捕捉历史之风[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53(5):73-8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