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近代以来的语文变革一开始就被看作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化的政治方案时有竞争、冲突甚至推倒重来,但通过语文变革来推动社会和政治转型的理念却贯穿始终,尽管其指向不断修正,却从未中断。相比政治上的革命而言,是一条更为连贯的历史线索。语文变革方案为社会危机身份认同的变化所驱动,又受到汉语语文特性的限制,并从语言使用的反馈中不断调整手段和目标。突破语言学内部研究和社会历史外部研究的隔离状态时,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字文化圈国家的比较研究”(21FYYB06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武春野,女,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