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程颢性命论的根据、结构及其工夫效应

The Grounds,Structure,and Practical Efficacy of Cheng Hao’s Doctrine of Human Nature and Life(Xing-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理学发生的问题意识,源于三教互动下儒家道德性命的根据何以确立,程颢性命论便是此问题的展开。以天理作为生生之源而言理、性、命一体贯通,天命之性与气禀同为天理生生的内容,但天命之性是超越具体善恶相状的至善之性,气禀则是在具体善恶的差异上论。在此“二而不二”的关系结构下,程颢不仅承认气禀所带来命的客观限制,还转向如何克除习心、转化气禀之命限的工夫根据。通过贞定仁体的识仁定性工夫实现命与义合,使得“命”(气禀之命)对于个体生命的限制作用减弱,主张“不复语命”,转而以性之即是天理命之的“性即理”方式,树立起道德性命所以存在的庄严。这也意味着中晚唐以来儒家的“性命”忧患得以解决,由此开启以“性理”为中心的理学话语。
作者 孙德仁 SUN Deren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中期关学气论研究”(2023C002)。
作者简介 孙德仁(1990-),男,内蒙古阿拉善人,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7

  • 1河南程氏遗书[A].二程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4.
  • 2河南程氏粹言[A].二程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4.
  • 3河南程氏外书[A].二程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4.
  • 4河南程氏经说[A].二程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4.
  • 5河南程氏文集[A].二程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4.
  • 6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 7周易程氏传[A].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