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缪勒氏管激素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探究后备母猪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对繁殖性能和生殖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了110日龄(n=54头)、120日龄(n=52头)、130日龄(n=67头)、140日龄(n=94头)、150日龄(n=75头)、160日龄(n=95头)后备母猪共437头,采集血清样本,检测不同日龄血清AMH浓度,并统计每头母猪1~3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死胎数以及仔猪窝均初生重,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统计不同日龄AMH浓度与母猪1~3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通过评估不同日龄相关系数强弱,最终选取了160日龄高AMH水平和低AMH水平的后备母猪各3头进行屠宰,比较不同AMH水平后备母猪卵巢和子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10~160日龄后备母猪血清AMH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150日龄达到峰值。对不同日龄后备母猪血清AMH浓度与1~3胎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发现,110~160日龄母猪血清AMH浓度与1~3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健仔数均呈一定正相关,但随母猪胎次的增加产活仔数相关性会逐渐降低,并相较于其他日龄,160日龄预测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效果最佳。此外,在160日龄,高AMH水平后备母猪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以及子宫角长度和子宫体长度均显著高于低AMH水平后备母猪。血清AMH水平可作为预测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良好指标,血清高水平AMH有利于促进后备母猪卵巢与子宫发育水平,提高母猪1~3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有效提高猪场选育高繁殖性能后备母猪的质量和效率。
出处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223,共6页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D1300301、2022YFD1300303)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HBCT2024220202)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326615D) 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ZD202200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230218)。
作者简介 周振民(1998-),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繁殖调控研究,E-mail:zhouzhenmin1998@163.com;通讯作者:李俊杰(1974-),男,河北保定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繁殖调控研究,E-mail:lijunjie816@163.com;通讯作者:刘彦(1965-),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繁殖研究,E-mail:liuyanxms@163.com。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