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旅游诸多的性质之中,文章认为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与栖居性为旅游的根本特性,其异于生活属性,是旅游特有的性质。旅游与生活既有相通的一面,有些性质自然是相同的,如关于对“真善美”的理解,而有些则不同,如关于对财富的认识,从相异的角度提出了这四种性质。从根本上说,无论是讨论旅游的属性,或曰特性,还是讨论旅游的本质,其就在于在生活中价值观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去功利化,提升精神价值。就旅游而言,那是在空间上与日常价值观保持着距离,在时间上暂时离开,以及体现在空间的移动性与时间的流逝性等,在客观上消减那种原本有些过度欲望的物质追求,从而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需要。即人在旅途,只需有适度的物质保障,多而不要,旅游者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精神的追求上,而这四种特性正是满足了旅游者的这一结构化需求。
出处
《经济师》
2025年第4期171-172,共2页
作者简介
李倩倩(1984-),女,汉族,山西广灵人,硕士,山西开放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文化旅游;王艳平(1962-),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温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