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蜀赵廷隐墓乐舞俑音乐文化遗存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Relics of Music and Dance Figurines in the Tomb of Zhao Tingyin in Later Sh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代十国作为连接唐、宋的过渡时期,时间虽短,却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该时期的音乐文化,也是唐、宋音乐传承的重要纽带。文章以四川后蜀赵廷隐墓出土的30余件伎乐俑、舞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伎乐俑的乐队编制、与前蜀音乐文化的关系,以及舞俑所呈现的音乐归属等方面的分析,考证了赵墓乐舞俑所呈现的音乐文化特征。
作者
戎月姮
Rong Yueheng
机构地区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5年第2期9-13,共5页
Art Research
基金
2022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nyy2022010)《后蜀赵廷隐墓音乐考古学研究》结题成果。
关键词
赵廷隐墓
五代十国
乐舞俑
音乐遗存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闫佳楠.
赵廷隐墓出土乐舞伎俑音乐文化研究[J]
.文博,2019,0(5):59-65.
被引量:6
2
闫琰.
后蜀赵廷隐墓出土花冠舞俑与柘枝舞[J]
.江汉考古,2017(4):93-101.
被引量:13
3
罗天全.
前后蜀是唐宋音乐传承的纽带[J]
.音乐研究,2010(1):79-85.
被引量:7
4
赵为民.
试论蜀地音乐对宋初教坊乐之影响[J]
.音乐研究,1992(1):41-45.
被引量:24
5
秦序.
唐九、十部乐与二部伎之关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4):52-57.
被引量:11
6
贾嫚.
“柘枝”从唐到宋之迭嬗——冯晖墓彩绘砖雕花冠舞伎考[J]
.文艺研究,2013(8):61-67.
被引量:11
7
蒋咏荷.
敦煌壁画中的隋唐乐器及其组合形式[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2(3):9-19.
被引量:6
8
刘文荣.
敦煌壁画中所见鼗鼓与鸡娄鼓兼奏图论考[J]
.音乐文化研究,2018,0(4):19-35.
被引量:5
9
赵维平.
历史上的龟兹乐与新疆十二木卡姆[J]
.音乐研究,1988(3):50-57.
被引量:13
10
陈洁.
丝路新声——龟兹音乐的艺术特征[J]
.上海艺术家,2007(2):48-5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朱东根.
唐参军戏苍鹘角色考论[J]
.戏曲艺术,2003,24(3):65-70.
被引量:4
2
罗丰.
五代后周冯晖墓出土彩绘乐舞砖雕考[J]
.考古与文物,1998(6):66-81.
被引量:16
3
杨伟立,胡文和.
前后蜀宫廷中的音乐歌舞初探[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4):74-79.
被引量:4
4
薛瑞兆.
宋代川杂剧初探[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4):125-131.
被引量:3
5
赵为民,黄砚如.
开封宋代繁塔伎乐砖析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8(4):42-48.
被引量:4
6
邓运佳.
隋唐五代的四川戏剧初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95-100.
被引量:2
7
赵文润.
隋唐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1):106-113.
被引量:14
8
王嵘.
龟兹舍利盒乐舞图文化解读[J]
.民族艺术,1997(1):121-129.
被引量:4
9
杨忠敏,阎可行.
陕西彬县五代冯晖墓彩绘砖雕[J]
.文物,1994(11):48-55.
被引量:18
10
李成渝.
王建墓浮雕——乐器研究[J]
.音乐探索,1992(4):25-2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83
1
杨瑞静,韦亦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敦煌乐舞研究综述[J]
.西部文艺研究,2022(2):192-198.
2
朱祎.
20世纪以来五代十国的考古学研究[J]
.唐史论丛,2020(2):287-311.
3
夏滟洲.
以中古为对象,看加强城市与音乐研究的重要意义[J]
.音乐文化研究,2019,0(4):15-24.
被引量:1
4
陈彦旭.
筝曲《行者》的艺术特征浅析[J]
.黄河之声,2023(2):60-63.
5
杜亚雄.
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评周菁葆的《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J]
.人民音乐,1989(6):39-41.
被引量:3
6
陈梅生.
泉州南音五空管燕乐调溯源[J]
.音乐探索,2004(3):7-13.
7
张丽.
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及其历史文化特征[J]
.音乐研究,2002(1):65-71.
被引量:8
8
郑祖襄.
“增其事、省其文”,难免疏漏——《新唐书·礼乐志》若干记载讨论[J]
.音乐研究,2001(4):32-37.
被引量:8
9
段文.
宋代音乐的转型及起因探微[J]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94-99.
被引量:2
10
袁静芳.
对泉州南音历史源流的几点思考[J]
.中国音乐,2001(2):31-34.
被引量:7
1
陆玉兰.
非遗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究[J]
.花溪,2025(1):0115-0118.
2
孙梓楷.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5(3):132-135.
3
尚玉,薛安玲,关英杰.
论基于延安精神的红色音乐文化——以舞台剧《延安延安》为例[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5(2):103-106.
4
钟华,董新林,汪盈.
辽上京城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5,37(1):12-23.
5
郭林,张博,殷宇鹏.
浅谈植物考古大遗存研究中的统计方法[J]
.四川文物,2025(1):109-118.
6
冯卓慧.
声学技术推动音乐考古学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2):153-153.
7
张婷,程期娟.
非遗背景下赣南客家音乐传承发展策略研究[J]
.画刊(美育),2024(5):25-26.
8
李丽芳.
2013—2023年古代乐舞音乐文献综述[J]
.戏剧之家,2025(5):61-63.
9
曹家凤,朱瑛培,田多,邵晶,李静波,马志坤.
陕西泾阳大堡子汉墓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
.微体古生物学报(中英文),2024,41(4):384-397.
10
田伟.
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铜器及相关遗存研究[J]
.古代文明辑刊,2022(1):1-17.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