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型预应力锚垫板与铸造式预应力锚垫板有限元对比及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预应力锚具的受力性能要求逐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为了研究新型预应力锚具的受力性,文章采用2种锚具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新型预应力锚垫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特征,锚固区外侧混凝土部分受拉,中心混凝土部分受压,锚具组合结构在预应力锚固区荷载传递时,混凝土外侧部分主要是受拉破坏,预应力荷载对外侧混凝土受拉有很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垫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准确,验证了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锚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可靠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证明了新型预应力锚垫板的受力性能均能够满足国际主流标准,达到了安全要求,同时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陈道森
出处 《安徽建筑》 2025年第2期64-67,共4页 Anhui Architecture
作者简介 陈道森(1992-),男,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工程师。专业方向:道路桥梁工程设计。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5

  • 1张耀庭,蔡利建,张长跑,李瑞鸽.梁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2005,35(11):84-87. 被引量:15
  • 2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 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 4H索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
  • 5P梅泰.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与材料[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11..
  • 6Podolny W.The cause of cracking in post-tensionedconcrete box girder bridge and retrofit procedures[J].PCI Journal,1985,30(2):82-139.
  • 7Rogowsky D M,Marti P.Detailing for post-tensioning[R].Switzerland:VSL International Ltd,1996.
  • 8Oh B H,Lim D H,Park S S.Stress distribution andcracking behavior at anchorage zones in prestressedconcrete members[J].ACI Structural Journal,1997,94(5):549-557.
  • 9Eibl J,Iványi G.Innenverankerung von spanngliedern[J].Beton-und Stahlbeton,1973,68:35-39.
  • 10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4thEdition)[S].Wash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2007.

共引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