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导人工智能科学地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是顺应时代发展、强化循证实践、实现科技赋能的必备环节。既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展现的进步优势往往伴随着技术偏见和负面反馈。本文通过提炼“案主效价”的概念,阐释社会工作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标靶与实践逻辑。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偏见,包括技术分配偏见、技术认知偏见和技术判断偏见。三种技术偏见与传统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相对应。在新旧机制交融碰撞的过程中,挖掘出社会工作应然的技术实践逻辑。当下应当警惕的是人工智能赋能介入实践的梗阻因素,把握中国社会工作的时代内涵和技术潮流。
作者
郭思佳
雷钧安
GUO Sijia;LEI Jun’an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5,共11页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纵向追踪数据库的孤独症家庭抗逆力演变机制与靶向干预研究”(项目编号:724040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困境儿童网络风险识别与网络素养培育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4YJCZH073)的初期成果。
作者简介
郭思佳,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介入;通讯作者:雷钧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