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1-77,共7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38
-
1唐承丽,周国华.我国开发区与城市边缘区协调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48-51. 被引量:7
-
2王旭.大都市区化:本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J].美国研究,1998,12(4):65-77. 被引量:43
-
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被引量:267
-
4刘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04-109. 被引量:132
-
5杨长明.论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1995(1):48-50. 被引量:1
-
6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4):317-328. 被引量:272
-
7易峥,况光贤.90年代重庆零售商业离心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6):53-57. 被引量:12
-
8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6):40-44. 被引量:27
-
9朱喜钢,周强,金俭.城市绅士化与城市更新——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4):33-37. 被引量:92
-
10曾刚,王琛.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4,19(5):44-49.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20
-
1安树伟,周文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布局调整研究[J].经济管理,2004,30(23):14-18. 被引量:1
-
2张新.论武汉城市郊区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9-82. 被引量:1
-
3欧阳亮辉.关于上海卫星城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B12):26-27.
-
4石忆邵,谭文垦.从近域郊区化到远域郊区化:上海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新课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7(4):103-107. 被引量:20
-
5王鹏.从县城、卫星城到新城[J].北京规划建设,2009(1):56-59. 被引量:2
-
6肖士恩,赵蕾.城市中心区与郊县卫星城协调发展研究——以“三年大变样”背景下的石家庄市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4):75-77.
-
7马金柱,王栋.我国新城规划建设及理论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9,28(2):138-141. 被引量:3
-
8薛楚楚,杨祥宇.卫星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9):154-155.
-
9石忆邵.郊区化研究中若干问题新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12):85-91. 被引量:3
-
10于伟,杨帅,郭敏,宋金平.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商业郊区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2,31(1):123-134.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108
-
1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2):142-145. 被引量:2
-
2饶烨,宋金平,于伟.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的空间规律与机理[J].地理研究,2015,34(1):149-156. 被引量:11
-
3欧阳亮辉.关于上海卫星城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B12):26-27.
-
4陆杰华,尹德挺.北京“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思路[J].新视野,2007(1):35-37. 被引量:2
-
5刘新静.郊区化与逆城市化:中国都市群发展的重要模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6-22. 被引量:12
-
6李倞,秦柯.浅析卫星城市规划理论[J].山西建筑,2008,34(28):45-46. 被引量:3
-
7李勃.深化结构调整 建设制造基地 构筑纺机产业集群平台[J].纺织机械,2009(4):55-58.
-
8吴文钰.中美城市郊区化发展比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3):75-80. 被引量:3
-
9石忆邵.郊区化研究中若干问题新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12):85-91. 被引量:3
-
10于伟,杨帅,郭敏,宋金平.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商业郊区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2,31(1):123-134. 被引量:27
-
1孔祥智,陈炎,辛毅,顾洪明.北京卫星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5(3):9-16. 被引量:10
-
2李嘉岩.北京卫星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6):43-45. 被引量:5
-
3赵弘.关于建设北京卫星城的五点建议[J].小康(财智),2016,0(6):21-21.
-
4檀学文.北京卫星城人口变动及其对新城发展的启示[J].人口与经济,2008(3):8-13. 被引量:3
-
5杨义宝.充满活力的北京卫星城——高碑店市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宜居城市大见成效[J].中国城市经济,2010(4):64-66.
-
6徐颖,曾谛.卫星城协调布局机制与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1):78-85. 被引量:2
-
7韩庆祥,刘虎年,陶君.浅析“卫星城供水专项规划”的编制[J].城镇供水,2005(5):55-57.
-
8王耀荣.建设卫星城——大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J].北京观察,2000(3):26-29.
-
9赵仁与他领导的高科技园区[J].瞭望,1995(52):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