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漫长的海岸线及其东突入海的地理环境使其很容易成为倭寇袭击的对象。明初山东频遭倭寇侵扰,沿海居民饱受其害。为防止倭寇进犯,明太祖下令在山东设置多座沿海卫所。明代山东沿海卫所属全国卫所布局的一部分,其制度与全国大体相同,从中央的都督府,再到地方的都指挥使司、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官、小旗官等构成了严密的管理和战斗体系。然而,山东沿海卫所的设置又有其特殊性:(1)从兵力配置来看,山东沿海卫所的兵力多不足额,且在编制上并非每卫都有五所,即使部分卫设有五个所,但其总兵额依然不足;(2)因山东海岸线漫长,卫所的设置有时候并不严格遵循"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的定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故有时候会出现一县境内就设有多个卫的情况;(3)一个州县境内的千户所、百户所通常都会隶属同一个卫,但是同在黄县境内的马停镇千户所和黄河寨百户所却分别属于莱州卫与登州卫;(4)山东沿海诸卫所多有自己的专属城池,且常不与当地的府州县治同城;(5)山东沿海卫所的设置还有"爆发性"的特点。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下令一次性在山东设置七卫、两守御千户所,实属罕见。山东沿海卫所制度以往多为学者所忽视,其特殊性更鲜有人涉及。本文利用大量档案、文集、方志、家谱等文献资料并参以铜官印、碑刻、沉船、大炮筒等出土文物,对明初山东沿海卫所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为了解明代地方军事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出处
《国家航海》
2015年第2期73-108,共36页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