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意蕴的两点思考
Two Thoughts on Post-Modem Implications of Marxist philoso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含义是相对确定的 ,我们把握后现代意蕴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还是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
作者
杨章钦
机构地区
闽江学院政治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154-157,共4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后现代意蕴
后现代主义
当代意义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彭富春.
走出后现代话语──论博德尔关系构成的思想[J]
.哲学研究,1999(1):45-52.
被引量:11
2
田薇.
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J]
.教学与研究,1999(4):42-45.
被引量:13
3
李翔海.
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78-85.
被引量:9
4
何萍.
全球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J]
.江淮论坛,2000(1):8-9.
被引量:8
5
任红杰.
后现代主义反基础主义的取向[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31-3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何萍.
“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J]
.学术月刊,1997,29(3):21-24.
被引量:1
2
高清海.《哲学的憧憬》[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
3
《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二部分,载《全球化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
《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部分,见《全球化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
《李达文集》第2卷,第60-61页.
6
李维武,何萍.《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见《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共引文献
40
1
李新灵.
后现代主义对人文精神重建的意义[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4):50-51.
2
章伟.
解构与重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考量[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1):100-109.
被引量:21
3
杨增和.
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在国内的流播述要[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7(6):14-18.
4
汪顺宁.
权力意志与艺术——论尼采美学的基本问题[J]
.哲学研究,2002(4):61-67.
被引量:11
5
彭富春.
哲学的主题与方法[J]
.哲学研究,2005(3):8-18.
被引量:14
6
张贤根.
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海德格尔逻辑思想研究[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4.
被引量:2
7
孟庆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J]
.北方论丛,2006(1):106-109.
被引量:6
8
何卫平.
H.博德尔及其思想简介[J]
.世界哲学,2006(1):12-12.
9
李翔海.
从后现代视野看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J]
.文史哲,2006(2):67-74.
被引量:3
10
买买提江,吴楚之.
浅谈“后现代地理学”[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6,27(4):37-44.
被引量:1
1
周志山.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J]
.观察与思考,2013(6):3-8.
被引量:1
2
杨耕,张立波.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J]
.哲学研究,1998(9):12-19.
被引量:16
3
薛勇民.
论环境伦理的后现代意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9):10-13.
被引量:5
4
王才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后现代意蕴[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0):21-23.
5
宋伟.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意义及其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2013(5):31-36.
被引量:4
6
刘翀.
论马克思哲学后现代意蕴中的经纬线[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6):34-38.
7
杨炯.
简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多元视阈[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6):118-123.
被引量:4
8
张文喜.
休谟的自我学说及其后现代意蕴[J]
.理论探讨,2000(3):31-34.
9
陆璐.
论儒家思想的后现代意蕴——由“子以四教”说开去[J]
.湖北社会科学,2015(11):110-113.
被引量:1
10
马海燕,洪晓楠.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综述[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2):65-68.
东南学术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