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简介
被引量: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主要类型和生成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途径 。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19,共3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
次生物质
细胞培养
分类号
Q946.8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921
引证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289
参考文献
3
1
王伟,钟英长.
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J]
.植物学通报,1999,16(2):138-149.
被引量:19
2
常钰,刘涤,胡之璧.
植物细胞和器官大规模培养研究的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1,17(1):31-36.
被引量:40
3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甘烦远,彭丽萍,郑光植.
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紫杉醇的代谢调控[J]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451-453.
被引量:22
2
岳琴.-[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6):327-329.
3
潘瑞炽 董愚得.植物生理学(上册,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64-180.
4
岳琴,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年,23卷,6期,327页
5
卫扬保,微生物生理学,1989年,299页
6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上(第2版),1983年,164页
7
刘涤,胡之璧.
生物技术在传统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J]
.生物工程进展,1997,17(2):60-62.
被引量:20
8
邢建民,查丽杭,李佐虎,刘大陆,叶和春,李国凤.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研制概况[J]
.生物工程进展,1997,17(5):49-53.
被引量:16
9
李家儒,刘曼西,曹孟德,王君健.
桔青霉诱导子对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J]
.植物研究,1998,18(1):78-82.
被引量:24
10
王新国.
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J]
.生物工程进展,1998,18(1):51-5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58
1
方强,乔勇进.
黄芩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1):187-192.
被引量:6
2
王丹,王振月,王宗权,陈金铭.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途径的研究概述[J]
.中医药信息,2008,25(1):29-32.
被引量:22
3
周忠强,梅兴国.
水杨酸对细胞培养生产紫杉烷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2):11-13.
被引量:2
4
琚淑明,徐德兰.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86-88.
被引量:2
5
李顺祥,张志光.
紫杉醇生物合成酶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2002,6(S2):12-15.
被引量:4
6
曹威威,甘海峰,郭凯.
6α-羟基紫杉醇的合成[J]
.化学通报,2015,78(3):269-272.
7
肖春桥,张华香,高洪,池汝安.
促进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几种途径[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27(1):28-31.
被引量:27
8
胡琴,陶诗顺.
半夏研究和开发最新进展及其思考[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0(1):63-68.
被引量:9
9
汤丽云,何国振,林万莲,陈再智.
植物代谢工程在活性天然产物制备中的应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4):518-522.
10
曾小群,彭正松,杨军,杨俊宝.
半夏不同居群出苗情况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441-14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21
1
刘颖,刘穗君,李少华,沈小燕,李新会,谢滨,胡佳成,蔡晋辉.
烘干法水分测定仪测量物料含水率的预测及修正[J]
.包装工程,2023,44(S02):82-86.
被引量:2
2
魏霞,李守中,郑怀舟,朱锦懋.
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4):124-128.
被引量:21
3
叶新强,鲁岩,张恒.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使用与危害[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8):95-97.
被引量:36
4
王丹,王振月,王宗权,陈金铭.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途径的研究概述[J]
.中医药信息,2008,25(1):29-32.
被引量:22
5
袁媛,黄璐琦,崔光红,毛莹,何希荣.
赤霉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对丹参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6):1-3.
被引量:10
6
马玉芳,许继宏.
提高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S1):142-145.
被引量:7
7
白月明,刘玲,高素华.
我国北方草原蝗灾气象监测预警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2008,6(28).
被引量:2
8
朱玉坤.
昆虫拒食剂研究进展[J]
.世界农药,2012,34(3):28-30.
被引量:7
9
赵玲,王登元,赵莉,肖宏伟.
新疆蝗虫的研究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7):1212-1223.
被引量:17
10
杨建辉.
维生素C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5):434-43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49
1
杜丽娜,张存莉,朱玮,张高宏.
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及生物学意义[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150-155.
被引量:68
2
苏国庆,王莉,刘玉军.
植物细胞培养中的高产细胞系筛选[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4):364-368.
被引量:3
3
李永丽,周洲,李科友.
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19-221.
被引量:6
4
吕春茂,范海延,姜河,孟宪军.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合成次生代谢物质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1):1-7.
被引量:27
5
李钧敏,金则新,周杨.
长叶榧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123-126.
被引量:5
6
黄娜,陈思晔,齐瀚实.
动植物细胞或组织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过程中的通气方式[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2):273-279.
被引量:1
7
李钧敏,金则新,周杨.
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29-32.
被引量:5
8
金则新,李钧敏,丁军敏.
青钱柳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06-3807.
被引量:11
9
金则新,李钧敏,丁军敏.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J]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3):12-14.
被引量:5
10
王廷璞,王勤,安建平,贾志国,陈娟.
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红茂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94-729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89
1
李颖,龚吉蕊,刘敏,侯向阳,丁勇,杨波,张子荷,王彪,朱趁趁.
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防御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2020(6):642-653.
被引量:15
2
张景智,张健,刘奋武,朱凯,毕文龙,秦俊梅.
紫鸭跖草对土霉素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及根系响应机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6):1381-1389.
被引量:1
3
孔凯,孙众从,马天翼,刘学炎.
京津冀地区森林土壤酚含量及其关键调控因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6):1298-1304.
4
郑成卓,刘恒亮,王兴铎,董子信,付连海,刘长仲,钱秀娟.
祁连山天然草原蝗虫物种多样性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23,60(5):1592-1600.
被引量:3
5
陈燕,于辉,张欢,周志勇.
施氮对油松林土壤可溶性糖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10):9-17.
被引量:2
6
王丹,王振月,王宗权,陈金铭.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途径的研究概述[J]
.中医药信息,2008,25(1):29-32.
被引量:22
7
段飞,杨建雄,周西坤,马天利,俞嘉宁.
逆境胁迫对菘蓝幼苗靛玉红含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111-114.
被引量:23
8
李晓蕙,陈蕾.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74-75.
被引量:9
9
谷贵章,殷晓敏.
金丝桃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J]
.食品与药品,2006,8(11A):31-34.
被引量:3
10
彭励,张琪,胡正海.
宁夏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的积累变化研究[J]
.中草药,2006,37(12):1878-1881.
被引量:4
1
曹虎.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
.植物杂志,1989,16(4):2-3.
2
王玉明,李锦,张丽媛,李利新,李遇伯.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的研究概况[J]
.中南药学,2012,10(2):136-139.
被引量:16
3
范代娣,李宝璋.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现状及发展[J]
.高技术通讯,1993,3(7):38-40.
4
王莉,张艳霞,史玲玲,刘玉军.
功能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及调控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5):153-159.
被引量:10
5
陈秀华,王臻昱,李先平,朱延明,刘丽,陈威,陈勤.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1):149-153.
被引量:37
6
邢建民,查丽杭,李佐虎,刘大陆,叶和春,李国凤.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研制概况[J]
.生物工程进展,1997,17(5):49-53.
被引量:16
7
王莉,史玲玲,张艳霞,刘玉军.
植物次生代谢物途径及其研究进展[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5):500-508.
被引量:90
8
徐茂军.
药用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31(5):651-657.
被引量:11
9
陈颖,曹福亮,甘习华.
不同状态银杏愈伤组织蛋白质电泳分析及电镜观察[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239-2243.
被引量:5
10
张景龙,杨伟飞,吕伟增,曹广灿,陈军营.
基于cDNA-AFLP技术的玉米种子劣变相关基因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2014,50(7):973-982.
被引量:3
生物学通报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