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脑震宁通过NLRP3/caspase1/GSDMD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进而改善或逃脱三重脑震荡大鼠模型(MCC)神经元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制备MC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吡拉西坦组,0.324g·kg^(-1))、脑震宁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g·kg^(-1)),另设空白对照组(n=12),以所述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服等体积蒸馏水;每日2次,连续3d,末次给药6h后取材并进行指标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TEM)观测方法对海马组织分别进行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海马组织IL18、IL8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IF)检测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DA、Nrf2的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1-p20、NLRP3、GSDMD-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HE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椎体细胞胞核皱缩深染,胞核胞质分界不清,细胞排列紊乱,极向消失,血管扩张明显。脑震宁组偶见胞质深染现象,较模型组血管扩张现象减少。TEM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膜局部破损,细胞器数量略少,细胞核(N)核膜模糊,高尔基体(Go)囊膜局部破损、轻度扩张;脑震宁低、中剂量组胞膜及胞质膜较模型组完整,细胞及细胞器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根据IHC、IF、ELSA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8、IL8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GFAP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MDA、Nrf2活性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脑震宁中、高剂量组IL18、IL8表达显著降低(P<0.05),脑震宁低剂量组海马组织GFAP吸光度值降低(P<0.05),脑震宁各组MDA活性水平降低(P<0.05,P<0.01),脑震宁高剂量组Nrf2活性水平均降低(P<0.05,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caspase1-p20、NLRP3、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脑震宁各剂量组海马组织caspase1-p20、NLRP3、GSDMD-N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结论脑震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经典焦亡途径关键蛋白表达,进而使部分神经元逃离脑震荡后走向焦亡的结局。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7-2544,共8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4972)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方药配伍及功用重点研究室建设(zyyyjs2024023)
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计划(2022ZYYC267)
山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2023PY-YS-03)。
作者简介
王恬恬(1998-),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山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与方剂配伍作用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王永辉(1974-),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与方剂配伍作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