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仿真虚拟偶像的国风美学形象构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初音未来、洛天依等爆红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之后,不断提升的技术使个性化、情感化的数字虚拟偶像充满无限可能。虚拟形象的开发进入高仿真、超写实领域,在满足现有技术的同时,国内受众对视觉的追寻与文化内核的彰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以中国文化为根基,打造国风美学下高仿真虚拟偶像形象,成为当下开创新国风美学范式、启迪中国风格的重要问题。
作者
王淼
杨宇鹤
机构地区
澳门科技大学
出处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9期44-46,共3页
Media
关键词
中国风格
高仿真虚拟偶像
视觉策略
国风美学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殷俊.
民族化与中国动画的角色造型[J]
.文艺研究,2006(2):141-141.
被引量:21
2
彭修银.
中国美学在东方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东方丛刊,2007(1):21-30.
被引量:7
3
朱志荣.
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17-20.
被引量:39
4
张晶.
审美观照论[J]
.哲学研究,2004(4):67-72.
被引量:16
5
阳飘飘,赵继光.
虚实融合与场景升维:元宇宙视域下虚拟人“柳夜熙”的IP建构研究[J]
.南方传媒研究,2023(3):70-7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钱穆.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
.中国文化,1991(1):93-96.
被引量:352
2
孔明安.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
.哲学研究,2002(11):68-74.
被引量:208
3
黑尔德 孙周兴编 倪梁康译.《世界现象学》[M].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23页.
4
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A]..宗白华全集:第二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年版..
6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0页.
7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31页、第520页、第521-522页、第521页、第100页、第101页、第101页、第530页、第102页、第105页、第164页、第164页注释1、第164页、第183-184页注释3、第185页、第186页、第175页、第204页、第196页、第216页、第.
8
杜夫海纳 韩树站.《审美经验现象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9
鲍桑葵.《美学三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10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74,275页.
共引文献
80
1
陈司怡.
中国传统绘画中“对坐”图像的十种类型[J]
.艺术百家,2019,37(S01):68-75.
2
张天天.
“虚拟恋人”未来技术发展路径探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24,42(3):188-191.
3
朱善智.
东方美学与中国电影的形式——基于中国电影创作实例的形式美学和符号化研究[J]
.思想与文化,2019(1):342-354.
被引量:1
4
强晓宇,刘凯.
试论国产剪纸动画的造型美学及文化内涵[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2(1):225-234.
被引量:1
5
王晓.
中国古代住宅融入自然之意趣与方法浅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3):103-105.
被引量:2
6
邓叔平.
庄周化蝶的审美生态化境[J]
.中国电力教育,2005(z3):61-62.
被引量:1
7
薛熙明.
中国传统社会“天人合一”思想之源流[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4):295-296.
8
刘春雷.
静了群动 空纳万境——试论审美静观与审美观照的美学意蕴[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1):146-151.
被引量:2
9
张之华,李霖波.
分析中国动画形象设计的意象表现[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33-36.
被引量:6
10
潘洁敏.
东亚区域的文化共性探析——以日本茶道和谐美的考察为中心[J]
.东南亚研究,2009(2):77-8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郭琳.
走向多元化的少数民族形象美学[J]
.中华手工,2021(7):7-9.
被引量:1
2
马瑞雪,李建军.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内涵、特征与衡量尺度[J]
.江汉论坛,2024(5):106-112.
被引量:10
3
廖克敏,韩雨.
日化品牌形象设计中的美学创新与育人效能分析[J]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2024,54(4).
被引量:5
4
周茜茜,何长文.
基于个人视角短视频传播对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J]
.新闻论坛,2024,38(4):104-107.
被引量:1
5
令小雄,苗昕.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叙事及实践——基于文化形象学的论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46(2):112-121.
被引量:2
6
马慧.
中华文化符号的共享机制研究[J]
.文化遗产,2025(1):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于越.
新媒体时代下中华文化形象美学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新[J]
.天工,2025(20):8-11.
1
李征征.
智慧图书馆情境下引入虚拟偶像技术的思考[J]
.兰台内外,2024(2):64-66.
被引量:2
2
张晓静,谷晨晨.
虚拟偶像的自我呈现策略分析——以虚拟偶像团体A-SOUL为例[J]
.传媒论坛,2024,7(5):53-56.
3
赵子林,王正.
“泛偶像”时代榜样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中国德育,2023(21):38-42.
4
尤达.
从赋能文旅融合到塑造国家形象——移动美学视域下“短视频+文旅”模式研究[J]
.视听界,2024(5):15-23.
被引量:3
5
刘才玉,朱文涛.
美国妇女运动海报认同话语的视觉修辞研究[J]
.包装工程,2024,45(18):231-239.
6
邵阳,郭凯峰.
“三农”短视频中云南乡村文化形象的建构路径[J]
.创造,2024,32(8):77-81.
7
罗循美.
“畅神”学说的美学观与画作诠释[J]
.艺术评鉴,2024(12):31-37.
8
周慧玥.
文化想象与审美探索——近十年国产动画电影民族风格探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18):84-86.
被引量:1
9
尹海宏.
儒家“仁美”视野下《望海潮》的审美品格解析[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33):49-51.
10
马道玥,刘宇,姜向阳.
意境融通:明代《采莲图卷》中的融合美学范式[J]
.国画家,2024(3):83-85.
被引量:1
传媒
2024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