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课程教学诸因素组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逐步使课程教学具备系统性、严密性、有序性,完善硕士研究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到用两个转化过程的教学机制,是实现高等流体力学优质课程教学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例,以先进的教学思想领航,对高等流体力学优质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
朱坎
杨权权
ZHU Kan;YANG Quanquan
出处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18-21,共4页
University Education
基金
江苏省力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2024jslxjy102)
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应用型高校工程类专业学位与研究生‘四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G-KT24_B055)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现代化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研究”(C/2023/01/29)
2022年度淮阴工学院校级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项目“高等流体力学”(Z202B22007)。
作者简介
朱坎(1986—),男,江苏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和流体机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信作者:杨权权(1984—),男,江苏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