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血管炎性疾病[1-2],好发于<5岁儿童,主要累及中小型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3],自1967年川崎富作先生首次描述以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剂量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规范治疗,然而即使及时地使用了标准治疗,部分患儿仍然会有持续性发热,这种首次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持续发热超过36 h或72 h,或2周后再次发热,出现至少1项KD临床症状,被称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3-4],也称为丙种球蛋白耐药型KD。
作者
左惠文
易岂建
Zuo Huiwen;Yi Qijian(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4,China)
出处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7-60,共4页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作者简介
左惠文(1997.09-),女,硕士,主要从事儿童心血管疾病研究,E-mail:1091141581@qq.com;通信作者:易岂建(1966.03-),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心血管疾病研究,E-mail:11056437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