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结构之美与文化神韵:论紫砂壶作品《赏竹》的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是展现中国纯手工工艺价值,弘扬东方之美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紫砂壶创作重视文化的表达,文化既为紫砂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紫砂壶创作也在表现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文化的传播。《赏竹》一壶将中国竹文化作为创作内核,在艺术设计上体现出紫砂壶特有的结构之美,彰显出紫砂壶工艺的基本特点与匠心精神,传承、弘扬了中国竹文化精神。
作者
鲍岳中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6期166-166,共1页
Ceramics Science & Art
关键词
紫砂壶
赏竹
结构
竹文化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钱江涵.
何以入诗——论宜兴紫砂陶的诗性美学[J]
.江苏陶瓷,2024,57(1):17-19.
被引量:2
2
鲍峰岩.
浅析紫砂壶作品《逸竹提梁壶》的造型美学与文化内涵[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4):183-18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钱亚杰,钱丽芸.
宜兴紫砂文化的生态探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5):20-20.
被引量:1
2
顾婷婷.
浅谈紫砂壶艺中的阴阳五行[J]
.美术教育研究,2016,0(24):31-31.
被引量:2
3
钱江涵.
何以入诗:论明清文人题咏中的宜兴紫砂陶[J]
.江苏陶瓷,2023,56(5):73-7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
1
许美华.
紫砂壶创作中的文化融合——论《太湖赏石》的艺术特征[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8):202-202.
1
邹玥.
关于紫砂作品《竹韵》的创作赏析[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6):156-156.
2
杨舒淮.
焕然“遗”新,“竹”梦前行——川渝地区非遗竹编文化溯源及传承路径探究[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4(12):0116-0118.
3
周剑峰.
八桂山河,流淌文化神韵[J]
.当代广西,2024(10):22-23.
4
刘子昱.
当代中国歌剧社会传播现状的探析与思考[J]
.中国戏剧,2024(7):79-81.
被引量:1
5
杨鸿,林传仁.
邵武:手持“竹链”当空舞[J]
.海峡通讯,2024(10):38-39.
6
费玉平.
步入戏曲音乐创作的四门功课[J]
.福建艺术,2023(9):16-20.
7
南木加卓玛.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课堂探析[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4(8):053-056.
8
杨智超.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非遗”进校园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J]
.安家,2023(12):0031-0033.
9
尤晓芹.
文化视角下《鹤醒茶罐》的艺术特征探析[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6):189-189.
10
陈子飞,周春滟.
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耐心论析[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4,34(4):7-1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