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探讨了当代中国音乐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一种作为研究者们的交会点的中国音乐研究视角,这些研究者代表的位置和观点本质上是“中间的”(介于不同学科之间;介于研究顾问和读者之间;调解历史、文化或语言的鸿沟等),有时甚至是多重的。这意味着研究者面对着的是一种明确的“凌乱”现实,研究者们需要通过合作、跨领域阅读、翻译和咨询,积极构建桥梁,并不断地从更多的个体探究向共享焦点转变,然后再回到个体探索。文章还概述了一些为了加强研究者们的“中间性”所可能采取的具体步骤措施。
This talk identifes prospects for Chinese music studi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s we collectively develop a multi-disciplinary future that is academically valuable and incisive,and inclusive of researchers from contrasting linguistic,societal,and intellectual backgrounds.
作者
喻辉(译)
Jonathan P.J.Stock;YU Hui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9,167,共7页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金
《黄钟》编辑部申报获批的“武汉音乐学院2022年学科建设重大项目”之“海外中国音乐研究前沿成果译介”(XK2022Z01)的系列成果。
关键词
中国音乐研究
多学科性
中间性
参与性
核心
Chinese music studies
multi-disciplinary
in-betweenness
engagement
作者简介
施祥生(Jonathan P.J.Stock),男,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音乐教授(科克T12YN60);喻辉,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云南大学“东陆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昆明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