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学语文教科书通假字与古今字注释刍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通假字与古今字一直是两个界限不清的概念,从产生背景、呈现时间、形体结构、意义关系四个角度予以辨析,并对教科书中的通假字与古今字作学术界定,以科学规范注释体例,使其研究和运用更严谨、更合理.
作者 杨玲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22期78-80,共3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Langua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2006.
  • 3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 5司马迁.史记[M].沈阳:万卷出版社公司,2011.
  • 6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册、下册,九年级上册、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 7骈宇骞,王铁柱.语言文字词典[M]学苑出版社,1999.
  • 8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M]语文出版社,1992.
  • 9周盈科.通假字手册[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
  • 10王雅轩.古代汉语[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