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的政治思想发展到战国中期,在孟子这里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相较于基层礼治,孟子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诸侯混战、民不聊生、邪说横行,面对儒家日益被冷落的局面,孟子选择了“上行”的路线,游说君主从王国层面施行“仁政”,解决民生疾苦问题,以此得民得心,最终实现“王天下”的伟大功业。在孟子看来,“得民心”,既是承天应命的要求,也是“王天下”的必然前提;既是君主把“不忍人之心”扩而充之的结果,也是“行不忍人之政”的目的。在“天—仁心—仁政—王天下”的政治思路中,“得民心”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