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审萨义德的批评观:主体性的承诺与“批判人文主义”

Revisiting Said's Criticism:The Commitment to Subjectivity and "Critical Humanis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主体性”概念是萨义德开展批评的重要线索,它有两个面向:流动的政治主体性与坚实的美学主体性。因不满于笛卡尔的认知主体,萨义德在政治领域批判客体化他者的行为;而在美学领域,他则守护鉴赏自由,拯救那个能被感动的主体,即本雅明所谓的自失于艺术、神情渔散的“自我”。不论哪个面向,萨义德的批评都属于“有人的批评”,以“人”为初衷和旨归,在他的批评视野中,“人”不再是静态划分的标准,而是转而成为一个“辩证的现象”,一种持续的生成和内在于“自我”的无限迁移。最终,萨义德的主体性论述落脚于其“批判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将人文主义与批评相链接,他一面抵抗西方中心主义的传统人文主义,一面肯定“主体的自由”,希望凭借知识分子的独立主体性努力拯救受压追的人。
作者 李盛 Li Sheng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50,共20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抵抗东方主义话语的意图与方法:萨义德的拯救思想及其批评践行研究”(22FYB0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盛,男,1992年生,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当代批评理论、听觉文化研究。近期发表的论文有《解构主义时代的宏大叙事——萨义德的拯救思想及其批评践行研究》(载《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等。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