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沧州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在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所应用,各项研究表明,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具有较好的种植优势与较高的经济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壤产出率,稳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本文结合沧州地区实际田间种植环境、种植与用药习惯等,从品种选择、水肥处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对沧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促进复合种植技术在沧州地区的推广应用。
作者
曹华宁
机构地区
沧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沧州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钱家中.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
.广东蚕业,2022,56(7):30-32.
被引量:8
2
孙明明,王萍,吕世翔,李智媛,王冠,王晓丽,宋昊.
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17,36(5):818-823.
被引量:23
3
蔡倩,孙占祥,王文斌,白伟,杜桂娟,张悦,张哲,冯晨,向午燕,赵凤艳.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22,43(7):551-562.
被引量:29
4
黄乐红.
浅析花生套种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203-204.
被引量:4
5
胡文志.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J]
.湖北农机化,2019,0(17):57-57.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张含彬,任万军,杨文钰,伍晓燕,王竹,杨继芝.
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7,33(1):107-112.
被引量:38
2
张正翼,龚万灼,杨文钰,马琳.
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
.大豆科学,2007,26(5):680-686.
被引量:33
3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J]
.大豆科学,2008,27(1):1-7.
被引量:186
4
雍太文,杨文钰,向达兵,张亚飞,徐礼华.
玉/豆套作模式下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3):439-444.
被引量:39
5
王竹,贺阳冬,杨继芝,杨文钰.
套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8):40-45.
被引量:10
6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张莹,文凤.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1,30(2):224-228.
被引量:30
7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
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J]
.大豆科学,2011,30(2):234-237.
被引量:3
8
严炜,刘光华,娄予强,刘倩,李月仙,郭容琦,段春芳.
木薯间套作栽培研究概况及产业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4):391-394.
被引量:17
9
匡石滋,张金妹,田世尧,梁容森,李扇妹,黄建辉.
香蕉与大豆间作效应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63-65.
被引量:14
10
车江旅,吴建明,宋焕忠.
甘蔗间套种大豆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98-900.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76
1
冯晓敏,高翔,臧华栋,胡跃高,任长忠,郝志萍,吕慧卿,曾昭海.
燕麦–绿豆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J]
.植物学报,2023,58(1):122-131.
被引量:7
2
戴思远.
漫谈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优势、要点[J]
.农家致富顾问,2019,0(22):6-6.
3
李红菊,李晓迪,陈思怡,戴浩,常小丽.
套作大豆根腐病与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相互侵染关系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0,38(5):551-557.
被引量:5
4
高平,王天竺,王玉新,南诗琪,苑萌萌,崔雨薇,岳丽红.
薰衣草间作两种十字花科蔬菜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广东蚕业,2020,54(9):18-20.
被引量:1
5
彭方丽,周棱波,汪灿,张国兵,杜月红,邵明波.
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0):20-23.
被引量:12
6
杜青,陈平,刘姗姗,罗凯,郑本川,杨欢,何舜,杨文钰,雍太文.
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对大豆花形态建成进程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46-2758.
被引量:13
7
杨科,徐红丽,许靖宜,杨新田,吴玲玲,杜永娜.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产量与效益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40-42.
被引量:60
8
王明玥,李轲逸,宋璐炘,陈平,雍太文.
不同减源处理对套作大豆地下根瘤及地上植株生长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1,39(5):626-632.
被引量:3
9
张晓,李闻珠,周发瑞,宁孝勇.
适宜四川达州地区的大豆种植模式探讨[J]
.中国种业,2021(12):59-62.
10
王荣山,刘爱月,郭敏,陈英丽,赵玉玲.
麦田套种花生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22,16(2):48-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孙家峰.
安徽萧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
.基层农技推广,2024(3):60-63.
被引量:2
2
莫秋霞,刘汉华,陈泸,黄勇.
桂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9):131-134.
被引量:1
3
邱洪.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12):104-107.
被引量:2
4
刘海涛,林超文,张建华,陈尚洪,田静,董瑜皎.
“4+1”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模式[J]
.四川农业科技,2023(6):1-3.
被引量:2
5
曾立明.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7):65-67.
被引量:2
6
郭婷.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及装备应用研究[J]
.南方农机,2023,54(17):58-60.
被引量:10
7
高云,杨会,蒋成应.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提升建议[J]
.农技服务,2023,40(8):67-70.
被引量:14
8
崔建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0):16-17.
被引量:13
9
牙文文.
西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23,17(17):166-168.
被引量:2
10
刘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乡村科技,2023,14(22):93-9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丁阳愿.
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分析及栽培管理研究[J]
.江西农业,2024(12):24-26.
2
万远飞.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J]
.种子科技,2024,42(14):76-78.
被引量:3
3
胡伟.
山东平邑县夏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关键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6):79-80.
4
陶海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J]
.种子科技,2024,42(16):56-58.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曹兰英.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研究[J]
.农家科技,2024(33):13-15.
2
宰雪梅.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
.农家科技,2025(6):13-15.
3
赵治达.
贞丰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J]
.南方农业,2025,19(6):82-84.
1
许盼丽.
“头尾呼应”:铜陵走在希望的田野上[J]
.决策,2023(11):48-51.
2
娄平.
石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推广策略[J]
.优质农产品,2023(16):0182-0184.
3
杨顺庆.
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农经,2023(9):93-95.
4
郑跃朋.
计及碳收益和绿证收益的新能源发电经济性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6):170-173.
5
顾一得.
即期运力紧缺 综合指数上行2023年12月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分析[J]
.船舶经济贸易,2024(1):56-56.
6
张宝龙,王陶冶,李忠奎,孙盛军.
玉米规模化经营的托管种植技术探讨[J]
.种子科技,2024,42(4):158-160.
7
聂汉林,樊良新,郭琎,张梦可,王志君.
县域尺度下关中地区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2024,41(2):339-352.
被引量:3
8
顾莎莉.
数字经济背景下会展营销的实践策略研究[J]
.商展经济,2024(5):6-8.
被引量:2
9
鲁韦坤,李蒙,程晋昕,窦小东.
基于BEPS模型的云南省碳源/汇时空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
.生态学报,2024,44(4):1441-1455.
被引量:4
10
穆远品.
马铃薯塑料大棚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分析[J]
.河北农机,2023(22):142-144.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