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Ⅱ组采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Ⅲ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持续滴眼4周为1个疗程,3组均持续用药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6个月眼内压,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眼内病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6个月3组眼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Ⅰ组低于Ⅱ组、Ⅲ组(P<0.05或P<0.01),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收缩末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力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Ⅰ组低于Ⅱ组、Ⅲ组(P均<0.01),Ⅱ组、Ⅲ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视盘盘沿面积、视野缺损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且Ⅰ组高于Ⅱ组、Ⅲ组(P均<0.05),Ⅱ组、Ⅲ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Ⅱ组、Ⅲ组(6.00%vs. 20.00%或28.00%,χ^(2)=4.332/8.575,P=0.037/0.003),Ⅱ组、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相较于单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可更好地控制眼内压,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护视神经,且安全性高。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84

共引文献63

同被引文献1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