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战时期,尤其是国民政府内迁重庆以来,相比于西洋绘画及新型的木刻版画、漫画等画种,中国画则被认为是“对于革命文化基础上,迄未显出它伟大的效用”。长期以来,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文人画家都不约而同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人生理想、文艺事业与家国、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学术研究、相关主题创作、典型形象的塑造等,延续着中华文化血脉和民族精神。傅抱石创作的系列高士人物画及主题鲜明的相关论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通过塑造大量高士人物形象诠释特殊时期中国绘画的精神,并以此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出处
《美术文献》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Fine Arts Literature
基金
重庆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绘画创作题材研究”(项目编号:2020PY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梁勇第,男,1982年生,广西桂平人,汉族,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书法相关史论。